
摘要:隨著組件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各大組件制造商更加注重產品及服務的質量和可靠性,并試圖將其作為判斷產品和服務優劣的一個因素。本篇文章將以如何尋求更高質量的組件制造方法這一問題展開敘述。
在如今的光伏組件市場上,大多數的組件制造商都不約而同地采取了相同的宣傳策略:由于嚴格的內部質量保證,我們的組件具有行業領先的低產品保修索賠率。但,這是真的嗎?
據了解,一個典型的保修內容包括產品質保25年,控制發電量在25年內的衰減率在20%左右,通常包括安裝第一年及之后每年的性能損失規格。EPC們將從光誘導降解、潛在誘導降解、微裂紋等各方面進行評估,這也表明了,在很大程度上,全面保修范圍是行業的標準。
REC是一家對其低保修索賠率提出重大索賠的組件制造商,該集團在新加坡擁有1.5GW的組件產能。由于REC集團對其低保修索賠率要求嚴苛,REC集團全球營銷和產品管理副總裁Cemil Seber表示,REC集團每生產的一百萬塊組件的有效保修索賠不到100件。
“我們會持續不斷地衡量我們的保修索賠率,”他補充道。“我們希望確保這在市場上是透明和明確的。但我們認為,這在業內非常不透明。“
而中國制造商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近日也發表聲明,第三方保險公司收到的有關其產品的投訴比例:每生產一百萬塊組件,只有約100塊組件有問題。
尚德表示:“我們對交易過程中的物料清單具有良好的可追溯性,我們對所有物料的性能進行了鑒定和測試,任何不符合我們水平的物料清單都不能進入我們的原材料組合。”
值得注意的是,兩家制造商都將其低保修索賠率歸因于嚴格的測試標準。那么如何去保證最高質量的組件呢?
我們將從生產、測試、運輸等三個方面進行解答:
更嚴的測試及質量保證程序
每一個尚德太陽能組件都要在生產線上接受一系列嚴格的測試。特別值得注意的是EL測試,”尚德公司質量保證部經理費先生說。“基于晶體硅的EL,一臺高分辨率紅外攝像機拍攝了尚德太陽能組件的近紅外圖像。檢測到裂紋、焊接不良、格柵斷裂和其他肉眼看不到的缺陷,保證從一開始消除組件潛在的隱患。”
但EL檢測并不是最先進的技術。最新的在線測試設備的特點是自動光學檢測(AOI),通常包含高分辨率攝像頭和故障檢測和報告軟件。它可以通過使用算法檢測到一些故障,使讓制造商更好地控制其生產過程,但是這類設備不便宜。
據說,一家提供在線測量系統的德國公司Isra Vision在與中國組件廠商進行交流,以期幫助他們在光伏組件制造上減少更多的勞動成本和實現數字化管理模式。
更多的階段集成測試
質量保證的另一個趨勢是在電池和組件生產中越來越多的階段集成測試。這可以讓組件制造商更準確地確定需要優化的位置,并在故障電池或組件生產之前進行調整。盡管它將使組件制造成本更高。
更加智能化的光伏
“終端測試只能選擇質量而不能生產,”總部位于德國的太陽能電池檢測系統供應商Vitronic的光伏銷售主管Richard Moreth說。“為了滿足光伏行業未來的質量要求,我們認為有必要在每個工藝步驟中直接進行在線自動光學檢測。”
自動化在線測試和為生產添加更多檢測階段符合許多制造商的“智能制造”路線圖,其中在每個階段收集和分析大量數據是提高性能和質量的關鍵-原則稱為工業4.0。“測試可以在使用生成的測試數據時創建長期見解,并隨著時間的推移與現場性能相關聯,”Moreth解釋道。“不可預見的性能損失可能與可能的生產不一致有關,并為未來的生產設置提供了經驗教訓。用于單個物件的跟蹤和追蹤系統對于在戶外對單個物件性能的一致跟蹤也是必要的。“
REC集團的Seber表示,制造業的高度自動化對其質量保證至關重要。REC集團已采取措施,在制造過程中盡量減少人為干預,例如在工作站之間移動組件,并集成了100%EL測試,前后層壓,并將EL裂縫自動識別到其生產線中。然而,該公司仍然認為在其檢查程序中需要“關注組件”。“我們相信機器和人類都是互補的,”Seber說。“你不會在手動檢查中看到EL裂縫,但玻璃上或框架上的劃痕等在視覺上更好。”
更多有效數據的收集
太陽能行業已經就“數據越多越好”達成共識。但是,對數據所做的工作仍然存在問題。更好地了解制造過程,結合這些產品在現場的表現,必將有助于提高整個太陽能質量。“您對組件及其處理方式的個人數據越多,您就可以更可靠,更可信地與客戶討論任何投訴或保修問題,通過監督整個流程鏈并收集來自每個步驟的數據,以查看我們最具優化潛力的地方”我認為這可以成為收集有關各個流程步驟的更多數據的驅動力。”Isra Vision的Thieme說。“這同時是一個緩慢但不斷增長的趨勢。”
更為可靠的運輸過程
盡管這些復雜的測試方法可以為組件制造商及其客戶提供一些保證,即生產線上的產品符合承諾的標準,但這些組件在到達其安裝地點之前通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REC集團的Seber指出,“一般來說,你會看到很多運輸和包裝問題,比如破碎的玻璃,劃傷的框架和背板,”他解釋道。“客戶不會關心是否是導致問題的生產或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