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生活可謂是日新月異,科技創新無時無刻,不在改變我們的生活……
當新婚小兩口還在為誰來打掃衛生吵架的時候,掃地機器人出現了;當我們還在熱議,共享充電寶沒有未來的時候。讓小編虎軀一震的發電玻璃又出現了。

曬曬太陽,就能發電,全世界最大單體面積的“發電玻璃”橫空出世,中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只要將材料均勻涂抹在普通的玻璃上,就可將其變可導電、發電的半導建材。而且“發電玻璃”還具有以下優勢:
1、生產成本低:生產一塊面積1.92平方米(長1.6米、寬1.2米)的“發電玻璃”只需55秒!
2、使用壽命長:這種“發電玻璃”的設計壽命高達30年。
3、光電轉化率高:它的光電轉化效率高達17.8%,完全媲美傳統的硅太陽能板。更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發電玻璃”,即使是在弱光條件下,也可以將光能轉化產生電能!
4、綠色環保:“發電玻璃”屬于完全環保的清潔能源。
簡單來講,未來能夠為你供電的,不一定非得有電源。你家的玻璃就可以實現發電的功能。只需兩三塊,便能完全滿足一家三口的全年用電!
當數量達到三四千塊時,所產生的電量則相當于一口普通油井的整年產量!
而如果用這種“發電玻璃”改造中國現有400億平方米建筑中的10%,就相當于建設3個三峽電站!因此,又被譽為“掛在墻上的油田”。

據測算,廠房3面裝上發電玻璃,一年可發電200多萬度。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大家都不用再繳電費了,每家每戶都能實現自給自足的供電模式。
不過在為新科技叫好的同時,小編也暗暗心生疑慮,即使技術成熟了,又該如何普及推廣、落地生根呢?
從目前來看,打通“玻璃發電”看似簡單,實則困難重重。
困難1:安裝新型玻璃,也就意味著要拆除原有玻璃,對于這點人們是否能夠輕易買賬?
困難2:想要讓每個老百姓都能夠使用,就要有成熟的商業模式,既能集生產、安裝、售后與一體,又要能夠實現“線上+線下”大范圍的推廣。然而擁有這樣商業模式的公司是否能夠輕易找到?
困難3:想要實現商業化,就要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然而一塊玻璃僅僅能發電是否會滿足人們日益多元的需求?

想到這些,小編著實為這項新科技捏了一把汗。不知道各位看官是否看好這顛覆性的玻璃?未來,發電玻璃真的能完全取代普通玻璃幕墻,讓建造物全部都變成發電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