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由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中國半導體照明/LED產業與應用聯盟、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南京平板顯示行業協會、臺灣顯示器產業聯合總會五家行業協會聯合主辦,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發光二極管顯示應用分會、南京華東電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平板顯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同協辦,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戰略合作,上海舜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2019第三屆中國(國際)Micro-LED顯示高峰論壇”在中國南京隆重召開。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企劃部副總監邱云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我的題目Mini/Micro-LED的顯示應用。剛才也聽了各位專家的一些報告,我的報告更多是從顯示應用方面,以及近期怎么可以快速產業化方面來做一下分享。
整個報告分三個部分,第一是顯示技術發展的一個分析,第二是我們認為mini和Micro-LED如何盡快的產業化,并快速在哪些方面能有應用,最后是總結一下面臨的一些機遇與挑戰。
首先我們從顯示百年來的一個發展歷史來看一看整個顯示行業的一個發展歷程。大家可以看到從1883年電子管技術的一個出現,它推動了真空顯示一個發展,其中代表就是CRT的電視,應該說在2000年以前,CRT都是一個顯示的主流技術。后來是在1946年晶體管技術的出現,它在很多方面逐步地替代了電子管的技術,并且成為半導體顯示技術的代表。并且以電子管技術為代表的半導體顯示技術,也逐步成為了一個顯示的主流,其中LCD和OLED成為了現在顯示的主流技術,并且還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二極管的話,發光二極管他其實是出現得很早,但現在一般是被作為光源,以及一些像我們現在會議用的,包括戶外用的一些大屏顯示來做應用。
隨著近幾年Mini/Micro-LED的一個技術發展,現在也成為了一個很熱的話題。LED,它作為一個新的顯示技術,我們認為他應該從哪幾個方向來做一些技術創新?從這幾年做顯示方面的一些經驗,我們把顯示技術創新從幾個維度來看。首先是高畫質,因為作為一個顯示器件話,大家最為關注的一個點。OLED的話它具有像剛才也說到了,它具有高亮度,以及快速響應等優勢。在時尚方面的話,他可以在透明方面以及無邊框方面有自己獨到一些優勢。在功能融合方面,我們可以把一些芯片以及一些傳感器件整合到我們的現實顯示面板中去,所以在這幾個方面LED顯示有他自己獨到的一些優勢。
我們從另外兩個方面看他如何能成為一個占據市場主流,并且占據很大規模的一個技術,有兩個點也很關鍵,一個性價比,一個是功耗。從性價比和功耗來看的話,現有的Mini/Micro技術和現在主流的LCD以及OLED的區別的話,還有一段路需要去走,因為目前看的話,它的功耗還是要遠高于現在傳統的LCD顯示,走進個人消費,電子方面還是有一些瓶頸,健康方面的話還是需要大家共同去探討。
剛才演示幾個維度,我們做了一下分析,我們來如何對mini和Micro做一個技術定位,這邊提了一個概念,就是0和1的一個概念,依舊是指它能代替,且能帶來一個新的需求的變革,所以用1可以把0進行一些替換,比如像我們的LCD替換CRT,因為CRT他在筆記本手機等很多方面不能應用,它沒法滿足這種移動便攜的一個需求,包括現在OLED屏幕手機方面逐步成為了一個旗艦的一些應用的話,是因為它具有一些比柔性更輕薄的特點,所以它是有一些特性在里面,零的話他在某些特性方面做了一些性能的優化與提升,比如說分辨率更加高、亮度更加高、響應速度更加快,但是因為它并不是一個完全的需求的變革,它只能是在某些應用領域方面帶來一些新的機遇。
我們來看看mini和Micro-led它的一些機會。其實我們的看法跟前面工信部的王處長的一些觀點也比較吻合,我們認為近期它能快速導入的一些機會點的話,我們認為有兩個部分,第1個就是它與現有比較成熟的主流的LCD的技術去做一個補充,用mini來做一個背光,使我們現在的LCD的一個性能更加好,它具有更高的亮度,更好的對比度以及更好的顏色。另外一個就是OLED,它是一個主動發光的器件,它可以作為一個顯示應用。但led的應用,我們這邊把它分為了兩個階段,第1個就是miniLED的顯示,另外一個是Micro-led的一個顯示。但Micro我們認為從技術方面來講的話,可能我們認為最先導入的,我們想是從mini-LED先進行產業化的轉化。
下面我們首先來看一看miniLED在背光方面的一個應用,這也是我們近兩年來在做的一個比較多的工作。從剛才也比較能直觀地能看到LED,背光與LCD結合,它能使我們現在比較成熟的LCD帶來更好的顯示體驗。我們認為LED背光它的應用在傳統市場方面,包括IT的一些應用,像顯示器、筆記本以及現在的電視機方面都有很多的一些機會。另外在細分市場方面,像車載顯示、微顯,像前面院士提到的它需要一個比較高的亮度,以及我們可以做到一個很好的對比度。另外就在大屏的大尺寸拼接方面有很多的一些機會。所以現在主要發展的一個玻璃基板,就是miniLED的背光,和其他家有些差異,我們希望是借助現在半導體玻璃基板產線做一些工作,就是把miniLED來轉移到玻璃基板上,希望能達到更好的效果,更快的轉移速度,并且更高的性價比等方面一些優勢。所以我們希望能給客戶提供一個超薄、超高亮度以及超高分辨率的一體化的一個方案。
簡單總結一下,它有以下幾個優勢,第1發揮大面積化的一個優勢,可以做到一體化的一個燈板的設計,能在整機設計方面能有更大的一個自由度。另外一個就是,因為我們是一個整版的玻璃基板而不是pcb,因為它受到尺寸的限制,比如像我做一個65寸的tv,它可能需要12拼接或者更多的一個拼接數,但我如果用玻璃基的話,我65寸的一個tv只用一個基板就可以實現一個背光的miniLED,另外它在散熱方面,因為玻璃與PCB相比的話,它有更好的散熱性,在散熱性方面我們也認為是有優勢的。另外我們又提出了一個主動式驅動的技術,他峰值亮度的話可以從1000~2000甚至到4000以上,并且在分區數方面能到5000,做到1萬甚至更高的一個分區數。最終我們能提供一個一站式高效率的解決方案,包括到背光,最終到整齊。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他在像素方面的一些應用,首先會從一小一大兩個地方去說。比如像Micro-LED,我們認為他是適合這種中小尺寸產品,像穿戴式的,雖然ppi很高,但實際的分辨率不是特別高,所以他需要的LED燈數也不會太高太多,另外一個,微顯是因為他的確有快速響應、高亮度自己特殊的一些要求,我們認為這方面會是他的一些機會。
另外在大屏方面的話,戶外廣告屏,我們認為LED的顯示是能快速導入的一個盡快產業化的方向。從這邊顯示的挑戰來看的話,尤其是Micro-led,我們在這兩年做項目過程中也發現有這些挑戰,一個目前的轉移效率還是需要進一步提升。另外LED燈的光效它還需要有一些提升的空間。
第三就是最終我們要如何做到一個大規模的產業化,需要盡快的把它的成本降下來。最后就是產業鏈的整個連通以及成熟度需要進一步提升。所以從去年開始,BOE在布局mini-LED顯示,我們是希望借助于我們目前的面板產線,以玻璃基為載體。目前咱先從miniLED的顯示起步,做到真實,第二是極致體驗感,然后同時我們也在做micro-led的相關的一些研究與技術儲備。
目前我們看LED顯示的話,它有以下幾個優點,第一就是我們能做到一個極致,表面黑化的處理的效果,可能同傳統的這種pcb的LED顯示屏來看的話,他有更好的一個評分效果,以及更好的體驗,另外它也具有抗反光的一些效果。另外我們也提出了一個持續的概念,它的峰值亮度可以從1000甚至做到1萬以上。另外因為我們是采用這種持續的方案,它跟pm傳統的這種技術去驅動方式來比的話,它在功耗以及最高亮度方面有它自己的一些優勢。我們也可以把這種玻璃基板的工藝的優勢進一步發揮,使之前的工藝能力,從毫米級提升到一個微米級的水平,最終我們做到一個高ppi的一體式的產品提供。所以最終我們是希望通過這幾個技術,來支撐我們達到一個自然的健康真實的顯示效果。在明年的話,我們也會進一步去做一些產業化的推廣。
剛才提到了,我們認為在短期內我們可以做的一些技術方向,最近也做了一些相關的規劃與布局。近期的話我們是跟美國有合資成立了一個叫合肥京東方宇科技有限公司,我們是希望能借助于BOE比較成熟的玻璃基半導體的一級工藝,以及在高精度,快速LED轉移量產性方面比較成熟的一些技術,能在LCD背光以及LED顯示與傳感結合的一些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最終的話我們希望是能給大家在超薄多場景等方面帶來更佳的顯示體驗。因為很多工作也是需要整個產業鏈的伙伴一起去合作的,BOE的話,目前我們分析我們自身是具有一些玻璃基版高精度的工藝以及高速度大面積芯片轉移的一些技術,我們也希望在以下幾個方面能夠和業內伙伴一起展開更廣泛的一些合作,特別是在光學方案以及系統方案方面,能跟大家一起在這方面有更多的創新。
最終我簡單的總結一下,我們從面板廠的一個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做的一些機遇和挑戰,從機遇方面來講的話,我們在這兩年內,我們重點是希望以mini玻璃基的miniLED背光為目標,實現一個LCD的性能的快速提升。第二,我們認為其實mini顯示,包括Micro-led,它還是一個半導體顯示的范疇。我們認為很多基板,包括玻璃基板、包括柔性的PI基板,我們很多的這種半導體工藝支撐還是在里面能發揮很重要的核心的作用。最終我們來整合上下游的一個資源,實現技術的產品化,但是他作為一個全新的比較新的顯示技術的話,其實對我們也還是存在著很多的挑戰。第一就是我們現有的產線工藝之前,他都是根據LCD和OlED的一些顯示技術來做一些匹配,在很多工藝方面還是需要有些提升,包括比如如何提高遷移率,如何在包括像無邊框的設計方面做一些更多的提升,與我們LED顯示的新需求去做匹配。另外一個就是很多的關鍵技術還需要跟合作伙伴們一起去做一些突破,包括例如巨量轉移,包括像光效的一些提升,最終我們希望跟大家一起在資源獲取以后能做到一個協同開發,同時立足于我們半導體顯示一個產業快速推動LCD的一個性能提升和新型顯示的一個產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