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9日,山東臨沂——沂蒙山玻璃聯合實驗室正式發布ARTIR-70高鐵特種擋風和側窗玻璃技術參數,標志著我國在極端環境功能玻璃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該技術成果憑借≤40%的1050nm波段透過率與智能溫控系統,成功攻克-60℃至80℃溫差工況下的光學性能衰減、電磁屏蔽干擾等世界性難題,為高鐵、房車,履帶式除雪車特種車輛及商用冷鏈裝備提供全新解決方案。
沂蒙山玻璃實驗室數據顯示,ARTIR-70鍍膜玻璃在8°入射角下透射光譜Y值達到89.55±1.5,可見光透過率超94%,同時將紅外熱輻射穿透率降低60%。其獨創的納米復合膜層使膜面反射率穩定在7.04±1.5區間,電磁屏蔽衰減值較傳統工藝下降80%,確保5G/北斗信號傳輸零干擾。
通過微電路矩陣加熱技術,該玻璃可在30秒內融化-40℃積冰,能耗較傳統加熱線工藝下降45%,且表面平整度達Ra≤0.8nm,顯著改善高鐵側窗空氣動力學性能。
在沂蒙山聯合實驗室的極地模擬測試中,ARTIR-70成功通過連續200小時-50℃低溫循環實驗,玻璃透光率波動值控制在±0.3%以內。
目前該技術已在中俄跨境高鐵項目完成裝車測試,西伯利亞極寒環境下車窗除冰響應速度提升2.7倍,車廂供暖能耗降低37%。

同步開發的冷柜專用版本在-18℃環境中實現30%節能突破,并且山東沂蒙山玻璃集團有限公司把配載電加熱隔熱除霜功能的鍍膜玻璃基礎材料利用先進的特異彎鋼化玻璃成型工藝,制造成適應各種冷鮮柜的U形V形J形的冷柜門玻璃,實現了技術應用配套冷鏈企業的典型范例
實驗室測試中試階段定制代號為高原之風YMS-987型號更創下-60℃艙內溫差15℃以上的保溫紀錄,為今后的市場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研發團隊首次將建筑廢料再生微晶顆粒應用于玻璃基材,占比達30%,配合磁控濺射鍍膜工藝使生產廢水循環率達98%。
每塊玻璃內置的碳足跡芯片可實時記錄能耗數據,經測算,單列8編組高鐵全面換裝后年均減碳54噸,相當于3400棵冷杉固碳量。
該技術已納入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目錄,并有望獲得專項支持。

"ARTIR-70重新定義了功能玻璃的技術邊界。"山東沂蒙玻璃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剛表示,"它不僅實現光譜級的能量管理,更構建起從實驗室到極地冰川的技術轉化范式。
"隨著國內外訂單日益劇增,這項源自沂蒙山革命老區沂蒙山聯合實驗室的創新成果,正沿著"一帶一路"駛向更廣闊的冰雪疆域。
(技術參數由沂蒙山聯合實驗室提供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