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匠精神的力量
保證產品合格率100%有多難?看看世界上那些知名品牌吧,有多少曾因為產品質量問題發起過召回?
不過,在河北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卻有這樣一家企業,盡管規模不大、家底不厚,卻情系祖國航天事業,創下了企業成立19年來產品無一質量差錯的紀錄。它就是秦皇島星箭特種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箭公司”)。
星箭公司始終以工匠精神深耕特種玻璃行業,其研發生產的空間用抗輻照玻璃產品填補了我國航天玻璃技術領域的多項空白,從“神舟”“天宮”“嫦娥”,到飛船、空間站、月球車……幾乎所有航天器上都有星箭公司生產的特種玻璃產品。
用心打磨每片玻璃
安裝在天宮飛行器和神舟系列飛船太陽能電池上的特種玻璃名字叫超強度抗輻照玻璃蓋片。它的厚度只有0.1至0.12毫米,可以用“薄如蟬翼”來形容,卻能承受10公斤重的壓力。它不僅像鎧甲一樣堅固,還能幫助太陽能電池阻擋太空中的高能粒子和紫外線。
這一片片玻璃都是星箭公司的員工們用手、用心打磨出來的。
“我們產品的很多道工序都是由手工完成的,目前機器還達不到這個效果。”在玻璃磨制車間,星箭公司總經理盧勇告訴記者:“在化學處理之前,這么薄的玻璃片別說磨制了,就是在傳遞過程中都極易破碎。如果沒有工匠精神,根本就干不了這個活兒。”
航空航天業對產品質量的要求非常嚴苛。曾經有一次,細心的質檢人員在互檢環節發現一片鏡片上有微小的劃傷。盡管檢測顯示,沒有其他鏡片出現問題,但決策層依然決定,這批產品全都報廢!“真金白銀”打了水漂,全公司上下半個多月的心血也化為了烏有。
“航天事業無小事,我們不能因為一點小利益而影響大局。”盧勇說。
就是憑著這份執著,19年來,星箭公司出廠的產品從來沒有出現一起質量問題。
攻堅克難名揚全球
記者在星箭公司展廳內看到,各種玻璃展品琳瑯滿目,其中兩塊巨大的琥珀色玻璃尤其引人注目。“這些是神舟飛船用的特種抗輻照玻璃光學材料,也是我們打破常規從熔爐里‘摳’出來的。”盧勇說。
盧勇告訴記者,按照常規,這些材料應該從熔爐里“流”出來,而后進行試驗或生產。可星箭公司工作人員偶然發現,冷卻在熔爐里的材料各項指標都更優秀。盡管當時星箭研發人員還沒有徹底搞清其中的原理,不過這并不妨礙企業立刻投入1000萬元升級改造實驗室的純電熔爐,然后真的阻斷了熱材料流出來的通道,改“流”為“摳”。
2002年,國外一家客戶要求生產120mm×40mm和170mm×40mm兩種規格的玻璃蓋片。因為難度太大,國內其他5家公司都拒絕了。可星箭公司決定接受挑戰。用盧勇的話說,“越是別人做不了的,我們越要做”。
挑戰往往面臨著巨大的困難。沒有合適的內圓切片機,怎么辦?改唄。原料尺寸太大,傳統刀片不好用,技術團隊就重新設計了刀片;切是切了,卻切不透,他們又改造刀頭;能切透了,冷卻液卻進不去,他們又改進油路,可刀頭的動平衡又出了問題……問題一個連著一個出現,他們就一個接著一個解決。
在20多天的時間里,星箭人沒日沒夜地泡在實驗室里,“幾乎做夢都在想辦法”。經過無數次觀摩、請教、鉆研和試驗,最終,他們掌握了原材料配方和制造工藝,經國家航天部門鑒定達到衛星應用標準,公司按時保質完成了任務。
2003年,神舟五號飛船成功發射,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實現載人航天飛行的國家。當時“神舟”系列飛船在電源方面采用了由星箭公司研發的以太陽能電池陣為核心的電池方案,實現了電源系統技術上的巨大進步。從這一刻起,星箭公司名揚全球。
報效國家需要腳踏實地干事
近年來,星箭人不斷研發出填補國內空白的產品,小小的玻璃片在他們手中變得越來越薄、韌性越來越高、抗輻照性能也越來越好,這不僅提高了航天器的性能,也為國家節約了大量資金。
然而,對一家資金實力并不算太雄厚的民營企業來說,研發高新技術產品的風險太大了。尤其是在研發初期,全部研發資金全靠企業自籌,公司現金流幾近崩潰,連給員工發工資的錢都花掉了。面對如此大的困難,星箭公司上下齊心,通過貸款、拆借、爭取上級支持等多種方式籌集資金。他們只有一個信念:為了中國的航空航天事業,為了特種玻璃飛上九天,這點困難又算得了什么?
拳拳的愛國情懷一直縈繞在星箭人的心里。在2018年11月1日召開的全國民營企業座談會上,作為發言的10名企業家代表之一,盧勇表達了支持軍民融合發展的決心和走上更加廣闊的國際舞臺,彰顯“中國制造”之力的信心。
“報效國家就得腳踏實地干事。截至目前,我們已為國家提供各種特種航天玻璃500萬片。”盧勇說,如今星箭公司已經完成了特種玻璃熔制窯的首期技術改造,為材料配方的提質升級打下了堅實基礎。目前,公司正在加緊研發特種光學玻璃器件,力爭年內實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