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華興玻璃二公司瓶罐綜合部后端設備檢測班合影。
玻璃瓶的薄身缺陷攸關消費者安全。廣東華興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二公司瓶罐綜合部后端設備檢測班通過玻璃瓶薄身缺陷剔除QC改善技術,以精密的設備檢測代替人工檢測,使產品薄身缺陷在線檢測覆蓋率從2.5%提升到100%,每月為企業節省64.7萬元人力成本。今年,該班組獲得了南海區政府質量獎一線班組獎。
“拍X光”剔除不良產品
華興玻璃是亞洲最大的日用玻璃企業,年產玻璃容器近300萬噸,以近20%的市場占有率被稱為“亞洲日用玻璃大王”。數據顯示,作為國內日用玻璃市場占有率最高的企業,華興玻璃產品不良率僅為行業平均水平的一半,收獲了雀巢、喜力等一批以“挑剔”著稱的客戶。
廣東華興玻璃二公司坐落于獅山羅村,現有4座窯爐20條生產線,日生產玻璃瓶超300萬只,其中,后端設備檢測班目前成員有16人,大專及以上學歷9人、中專學歷技術人員7人,主要負責對在線42臺檢測設備進行日常運行維護和調試。
薄瓶檢測是保證瓶罐質量的關鍵環節。班組長張志輝介紹,所謂薄身缺陷,是指瓶身的壁厚低于目標的厚度。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和使用的玻璃瓶(如啤酒瓶、醬油瓶、調味瓶、化妝品等),在實際(瓶罐)生產過程中可能會出現180多種缺陷,薄身缺陷的玻璃瓶如果漏檢流入市場,消費者使用時可能會發生破瓶造成人身傷害。
“以前我們對薄瓶缺陷采用人工檢測,每分鐘最多只能檢測4個
瓶,而平均生產機速達160個/分,檢測覆蓋率低至2.5%,人工無法具備全檢能力。”張志輝說,為了確保交給客戶和消費者的產品是100%的良品,生產現場在發現薄身缺陷時會按“模號”報廢,模號報廢存在良品浪費問題,在線報廢產品中,有95%屬于正品,但因無法通過全檢而按模號報廢,每月損失達64.7萬元。
如何讓驗瓶機具備薄身檢測功能,是班組實現目標的第一步。為此,班組通過“薄身缺陷在線檢測功能開發”和“薄身缺陷精準檢測剔除”兩方面進行改善。
記者看到,以正在生產“天地壹號”瓶罐的生產線為例,檢測儀器上有外觀缺陷、口密封、橢圓度等數據。這些檢測設備猶如給瓶子“拍x光”,利用光譜檢測的原理,用500萬像素的相機給每一個瓶子進行拍照,在拍照的過程中,如果遇到裂紋,產品就會出現反光。一旦設備識別出有反光點后,就會自動把產品“踢”到廢品槽,從而實現不良產品的剔除。
張志輝介紹,經過班組的課題改善,薄身缺陷從一開始的人工檢驗、改善并實現了在線設備自動化精準檢驗,因薄身缺陷導致的投訴也降低為“零”;同時避免了64.7萬
元/月的損失;另外該課題也具有較大的推廣價值,目前已經在集團各子公司完成復制推廣,客戶的滿意度明顯提升。
重視質量營造學習氛圍
廣東華興二公司一直重視在全體員工中營造重視質量的氛圍。從全員意識而言,公司的質量方針是“卓越的品質,完美的追求”。公司在2005年7月,啟動了企業管理改革創新工程,推進精益生產方式,并在2006年,華興玻璃與日本山村硝子開展合作項目,推進管理改善活動。
另一方面,公司全面推進TPM全面管理,鼓勵全員參與、持續改善,每月組織一次現場改善成果發布活動(邀請分公司總經理,部門經理、主任參加,現場改善人員主持發布),不僅有物質上的嘉獎(效益提案獎勵),還有精神層面的嘉獎。
支撐華興玻璃瓶高質量的背后,還包括健全的培訓管理體系,華興公司會定期對培訓需求進行調查,把握員工的培訓需求,有計劃性開展課題培訓。同時,做好培訓師、內訓師的培養,為了保障和提升培訓效果,公司每年會組織“內訓師集訓班、內訓師評級”,在公司形成了熱愛學習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