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上無難事,就怕“認真”二字,只要下定決心,持之以恒,認真去做,就沒有辦不好的事情。郝壽恒就是憑著這樣一份執著、一份堅守,以爐火純青的技藝在“玻璃世界”中綻放異樣光彩。
熟能生巧成標桿
近日,記者走進懷來天元特種玻璃有限公司的玻璃吹制車間,一眼望去,郝壽恒坐在大椅子上,左手麻利地將推桿頂部玻璃杯身下的粘料推至天然氣燈上烤勻,又迅速拉回,右手拿起浸泡在水中的鉗子,對準烤得紅彤彤的料一拉,那個叫做“挺”的部位就神奇般出現了,整個過程,嫻熟流暢,一氣呵成。
2012年,憑借獨特的燈工玻璃彩繪技術,郝壽恒加入到懷來天元特種玻璃有限公司任高級工藝技師,扎根燈工玻璃生產一線。
郝壽恒從未接受過玻璃制造系統化的理論培訓,他從一個普通的車間工人做到如今的高級工藝技師,靠的是在車間十多年的摸爬滾打與實踐中的不斷探索學習。
郝壽恒回憶做第一份工作的場景。那時候,雖然車間做操作手干的很辛苦,但郝壽恒從來沒有想過選擇放棄。他利用休息間隙,來到其他生產線旁,邊觀察邊琢磨如何快、準、穩地夾起灼熱的玻璃器皿,迅速適應工作。
“我的工作其實沒有太多的訣竅,就是熟能生巧,肯干、勤干、實干和不盲干。此外,還要勤動腦多動手,熟練掌握工作技巧并時刻在工作中總結經驗。”在積累了十余年的玻璃生產操作經驗后,郝壽恒尋找到天元特種玻璃這個更加適合自己發展的大舞臺。
入職以來,他不斷刻苦學習行業先進制作工藝,潛心鉆研專業技能,在玻璃彩繪的基礎上通過長期鉆研、專注創新,成功地解決了透明料噴色的成品工藝難題,使公司玻璃加工技術水平大幅提升。六年來,已累計研發彩繪噴色煙具系列近千種規格品類。無論是設計理念,還是用料用色,兼具藝術觀賞性和實用性,出口訂單源源不斷,深受歐美、中東等三十幾個國家客商喜愛。為公司燈工玻璃的健康發展,走出國門、更好地開拓國際市場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追求細節匠于心
作為一名玻璃工藝技師,郝壽恒對玻璃器皿始終秉持著一種追求完美的態度。在他看來,只有把一個玻璃制品當做一件藝術品,才能了解把玻璃品質做到最好是一件多么有意義的事情。
隨著2022年冬奧會的臨近,郝壽恒開始想要做一些有關冬奧會運動項目的玻璃工藝品。于是,他開始不停地觀察人們滑雪時的各種姿態、表情,直行滑行、犁式平滑、轉彎、剎車、摔倒、沖刺……雖然郝壽恒不是專業滑雪者,但每一個滑雪細節都深深地刻畫在他的腦海里,然后一點點通過自己的手用玻璃捏出靈動的造型。
“他很執著,做滑雪造型的玻璃制品時,經常看他在自己的工位上擺來擺去,模具上出現一點點小問題都會修正。有時我們覺得一小點瑕疵是不會影響玻璃成型的,但是他說不行,必須修正。”同事的話佐證了郝壽恒的“工匠心”。
“做玻璃就是做細節,細節做不好,產品的品質就得不到保證。”郝壽恒的執著追求,源自對工作內容的深刻認識。抓好細節工作,才能精雕細琢出合格的產品。
2016年9月底,開元公司聯手中國國家畫院公共藝術院共同舉辦“玻璃與冰雪—2016天元玻璃藝術節”。期間,郝壽恒代表公司,投身到藝術作品的設計和創作中,同來自世界各地的玻璃藝術家一起不分晝夜,加班加點創作藝術作品。
對作品的精雕細琢、對創作的一絲不茍、對難題的一一攻克,詮釋了他敬業鉆研、不畏艱辛、持之以恒的精神。尤其耗時兩天創作完成的燈工玻璃藝術作品“黑寡婦”和“龍的傳人”,驚艷亮相藝術節,在世界燈工玻璃藝術創作領域得到了極高的評價,贏得了國內外玻璃藝術家的廣泛贊譽。
巧手傳承春滿園
多年來,良好的職業道德、高超的技能水平、豐富的實踐經驗、突出的業績貢獻,讓郝壽恒成了公司員工心目中最崇敬的“郝工”,也成為員工們的老師。
同時,郝壽恒也深知“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提升個人技藝的同時,他心懷感恩,甘為人梯。在提高車間整體工藝水平上,郝壽恒積極建言獻策,善于發現普通工人的閃光點,無私地把自己的技藝傳授給更多的員工。
面對本地工人整體水平參差不齊,接觸燈工玻璃工藝時間短,底子薄的實際問題,他言傳身教,一遍遍指導、一次次示范,從燈工用氣的安全措施,到工藝流程的拉絲、吹制都嚴格要求,耐心傳授,培養并發掘出了一大批技術能手、崗位標兵,也為公司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郝工的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工匠精神’,不斷影響著周圍的員工,員工們從他身上不僅學到了過硬的技術本領,也學到了嚴謹的工作態度和高度的責任感,這是我們企業不斷發展的寶貴財富。”懷來天元特種玻璃有限公司工會主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