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國內翹楚、世界第四大液晶玻璃基板生產商,東旭光電(000413,SZ)沒有滿足于現有的行業地位和成就。近年來,公司又啟動了產業整合與轉型升級戰略。通過投建、并購等多種舉措,公司產業已經涵蓋液晶玻璃基板、蓋板玻璃、偏光片、彩色濾光片、藍寶石玻璃等光電顯示材料和高端裝備制造及系統集成、石墨烯產業化應用、新能源汽車研發及制造、智慧城市建設等業務。目前來看,公司戰略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成效,這直接體現在公司在2017年度交出了一份華麗的年報。
“傳統”產業給力 成績單亮眼
根據東旭光電發布的2017年年報顯示,公司當期實現173.36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長127.15%;實現凈利潤17.44億元,同比增長33.7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公司2017年的凈利潤為15.4億元,同比增長60.15%。
這份成績單值得東旭光電自豪,其各主要業績指標均表現靚麗。
東旭光電前身為寶石A,于1996年上市算得上是A股的元老。2011年東旭集團入主上市公司并迅速主導東旭光電的業務轉型,在2013年將募集到約50億元資金投向平板顯示玻璃基板生產線項目,實現由CRT產業向光電顯示產業轉型,業績開始穩步提升。
財務數據顯示,2014年~2016年,東旭光電分別實現營收16.01億元、46.50億元、69.01億元。在2017年,東旭光電更是脫胎換骨,營收和盈利均登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東旭光電取得靚麗業績,首先得益于公司“傳統”業務的穩固發展。公司是國內僅有的一家具備全套液晶玻璃基板生產工藝及裝備制造能力的企業。
截至2017年年末,東旭光電已擁有鄭州、石家莊、蕪湖、福州四大液晶玻璃基板生產基地,全面覆蓋了G5、G6和G8.5代液晶玻璃基板產品,量產產能穩居國內頭把交椅、全球第四。其中,福州旭福G8.5代線第一條、第二條產線后段產線已先后投產,成功配套京東方A,為公司貢獻收入4.32億元。
此外,東旭光電其他核心顯示材料業務也開始進入收獲期——此前橫向延展的彩色濾光片項目完成一條產線投產,并通過收購騰達光學100%股權強化與下游大客戶的粘合度。
2017年度,由于液晶面板廠重組以及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廠關閉,產能增長受到限制,而液晶屏面積需求增長超過5%,因此引起面板價格上漲,并向上游材料端傳導。
東旭光電在2017年年報中表示,2018年預計8.5代及以上的大尺寸液晶面板供貨量將持續增加,以應對消費市場對大尺寸顯示產品的強烈需求,根據IHS Markit的預測,2018年面板產能增長預計將在10%左右,這將對公司以玻璃基板為核心的光電顯示材料形成有效支撐。
重組整合效應凸顯
東旭光電去年取得的驕人成績,公司報告期攬入的兩項優質資產也做出了突出貢獻。
2017年,東旭光電實施了資產重組,攬入了申龍客車和旭虹光電各100%股權。通過此次重組,東旭光電將新能源客車、高鋁蓋板玻璃產線納入上市公司體系。根據業績承諾,申龍客車需在2017年~2019年分別實現3億元、4億元、5.5億元的扣非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稅后凈利潤(以下簡稱扣非凈利潤);旭虹光電則需在2017年~2019年分別實現7500萬元、9800萬元、1.15億元的扣非凈利潤。
就2017年的情況來看,兩個重組標的去年均超額完成任務。其中,申龍客車實現扣非凈利潤為3.05億元。
根據東旭光電年報披露,申龍客車去年共計對外銷售7155輛客車,同比大增350%以上,其中有5779輛是新能源客車。在整個新能源客車市場出現下滑的大背景下,申龍客車實現逆勢大幅度增長,增幅拔得行業頭籌,市場占有率超過5%,躋身行業前八。
更好的消息是,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在2018年喜迎“開門紅”。據中汽協統計,2018年1~3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生產15萬輛,銷售14.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56.9%和154.3%。另有券商分析指出,今年4月起實施的雙積分政策讓新能源汽車得以正式市場化。因此相關機構預測,中國2018年將進入新能源汽車百萬時代。
面對這盤大蛋糕,東旭光電早有準備。根據公司此前公告,其擬在南寧、綿陽、宿遷三地分別投建大型新能源客車及物流車產業基地。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新建基地將有助于申龍在產能規模、技術飛躍和成本控制方面進一步提升,從而獲得更多市場機遇。”
東旭光電另一個并購標的旭虹光電2017年實現扣非凈利潤為8761.69萬元,同樣超額完成任務。
旭虹光電高管透露,憑借過硬的質量和價格優勢,公司產品一直供不應求,獲得了諸多國內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廠商的認可。
旭虹光電上述人士表示,(旭虹光電)對完成2018年的業績承諾有信心。其認為,隨著無線充電和5G的興起,蓋板玻璃需求將進一步增長,有望給旭虹光電帶來一輪新的發展機遇。同時,曲面蓋板玻璃市場需求廣闊,旭虹光電募資投建的生產線有望與市場上OLED項目實現對接。
根據東旭光電3月20日發布的公告顯示,旭虹光電承建的東旭光電2017年重組配套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曲面顯示用蓋板玻璃生產項目”進展順利,生產線運營良好,目前已形成年產500萬片產能,并批量向客戶供貨。
根據項目可行性報告,上述生產線規劃產能為年產3600萬片,項目建成后1~3年的達產率為70%、90%和100%。完全達產后正常年銷售收入預計為18億元,稅后利潤預計達4.69億元。長期來看,項目未來有望成為東旭光電業績的重要支撐。
新材料業務已開花結果
作為早期進入石墨烯領域的上市公司之一,東旭光電已成為中國石墨烯產業化應用和投資領域的領軍企業,且通過“內生+外延”發展模式,加速推動石墨烯產業發展。東旭光電在石墨烯領域的拓展,已經給上市公司帶來了實際的效益。
年報顯示,東旭光電石墨烯業務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0.67億元,同比增長4790.80%。公司石墨烯三大核心產品均實現市場的有效突破,陸續形成多個條線的盈利點。
截至目前,東旭光電已推出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石墨烯節能照明、石墨烯電采暖三個系列應用產品。石墨烯鋰離子電池方面,公司在2017年不僅推出“烯王”二代升級版,還在享騎電單車、大陸鴿電動車等下游企業實現應用。同時,公司年內進一步拓展公司石墨烯新材料在下游領域的產業化應用,收購石墨烯照明企業搶占LED千億“蛋糕”。公司石墨烯散熱大功率LED照明系列新品“超極燈”實現大規模應用,在北京、上海、杭州等20余座城市全面推廣,并與日本大倉株式會社簽署三年銷售額不低于1.6億元的獨家代理合同,成功實現海外市場“首單”。2017年,“超極燈”為東旭光電貢獻利潤超千萬元。
此外,東旭光電石墨烯電加熱產品與山西簽署“煤改電”項目合作,并在國內多個城市試點應用,以積累數據及運營經驗,成熟后將在國內全面鋪開。
筆者注意到,東旭光電充分發揮了智能制造的產業協同性,通過對新能源汽車產業與石墨烯產業的結合,正在打造一條“高端材料-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閉環。根據公司2017年年報所稱,公司將以申龍客車及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快充技術為突破口,加速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業務布局。事實上,新能源汽車產業升級的關鍵在于“搞定”車載電池快充技術,而這也正是東旭光電發力多年的石墨烯電池技術的強項。
據筆者了解,目前,東旭光電“新能源汽車+石墨烯快充電池”的技術整合已經啟動,“烯王”動力電池與申龍新能源客車的結合將進入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