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工信部5月8日消息,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國防科技工業局等部門持續支持下,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胡麗麗團隊經過12年攻關,自主開發的大尺寸高性能稀土激光釹玻璃制備技術實現批量化穩定生產,鉑顆粒損傷閾值、羥基吸收系數、釹離子濃度一致性等指標優于國外同類產品,我國成為繼美國后第二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2016年,“大尺寸高性能激光釹玻璃批量制造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得上海市技術發明獎特等獎。
稀土激光釹玻璃具有受激發射截面大、激光增益系數高、非線性折射率小等特點,是高功率激光裝置的核心材料,主要用于國防軍工、航空航天、核能等戰略性領域,美國等發達國家長期對我實行技術封鎖和產品禁運。
從1964年起,上海光機所就開始了釹玻璃的研究,并走出了干福熹、姜中宏兩位中科院院士,團隊成員目前穩定在80多人。從第一代硅酸鹽釹玻璃,到現在磷酸鹽釹玻璃,整整經歷了4次技術的代際提升。與硅酸鹽釹玻璃相比,磷酸鹽釹玻璃熔煉非常困難且使用條件十分苛刻,但它的能量放大能力是硅酸鹽釹玻璃的10倍,是大功率激光裝置所必需的核心材料。

目前,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已建成國內首條年產1200片大尺寸高性能激光釹玻璃生產線,產品應用于神光系列裝置、5拍瓦(1015W)超強超短激光裝置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并出口法國、德國、以色列等國家,預計可年新增產值2億元。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激光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0-2016年,隨著我國制造業的整體復蘇,我國激光產業市場規模逐年擴大,增長持續穩定。2010年,我國激光產業市場規模實現137億元;截至2016年,我國激光產業市場規模達到236億元左右,較2010年增長了71.60%。在A股上市公司當中,華工科技、大族激光、金運激光等公司涉足激光器生產,未來或將直接受益于高性能稀土激光釹玻璃的技術及產業化的突破,以及我國激光產業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