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恩光學的廠區,施行的是嚴格的軍事化管理。公司不但有強大的保安團隊、封閉式的管理、嚴格的進出檢查制度,更有高墻圍筑的神秘森嚴,而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如果沒上市的產品被偷走了,我們損失就很大。”對待媒體從來沒有多話說的楊建文,在被問到伯恩成功的關鍵強調,“應該是創新,就是很多產品,別人還沒去做,我們就嘗試去做了。”
2014年,伯恩還率先啃下硬骨頭,研發出高品質的“藍寶石玻璃”,也正是靠著這個殺手锏,公司才拿到Apple Watch的大訂單。為了培育下一個增長點,近年來,公司還加快布局了3D玻璃以及技術含量更高的觸摸屏產品,并且成為了普遍被認為是下一輪產業升級核心的3D玻璃最大廠商。

也是靠著研發創新,不斷提高產品品質、附加值以及工廠科技化水平,伯恩才快速從勞動密集向技術密集轉型,也因此克服了“用工荒”、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等挑戰,扎根在廣東而不是外逃他鄉乃至他國,繼續維持著領導者地位。
2009年,金融危機的巨大陣痛還在煎熬著廣東的加工貿易企業,廣東“用工荒”的局面愈演愈烈,伯恩招工也異常艱難。就在此時,伯恩光學做出了一個最重要的決定:向自動化轉型,逐漸以機器代替人力。
嘗試自動化轉型到現在,伯恩惠州廠已實現全自動化,比深圳廠區的半自動化,節省人力達1/3左右。而4年的成績單顯示,伯恩廠的轉型是成功的。
2014年底,珠三角工廠勞工的工資提升到3500至4000元/月的水平,按此水準,伯恩一年要增加將近7億的工資支出,與此同時,原料價格持續波動,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也在沖上新高峰后有所回落。重重考驗下,不少競爭對手都向人工工資不到1500元/月的緬甸、越南等地轉移、轉產。
作為龍頭的伯恩怎么辦?有人建議工廠搬遷到緬甸等地,但楊建文最終下定決心,不把追逐廉價勞動力作為競爭力,而以“向自動化轉型,逐漸以機器代替人力;加強研發隊伍,向更具附加值的產品進攻”這兩大策略,繼續扎根廣東。
包括一些中西部城市對他招商引資,也都被他拒絕。因為他放眼全球產業競爭和長遠未來,堅信:“靠政府補貼,也是走不遠,也走不下去。”

而新產品方面,伯恩則成為了目前全球唯一可大規模量產3D曲面玻璃的企業,也以這個高附加值的新產品贏得了下一輪先機。
與此同時,伯恩還抓緊國內手機廠商崛起的機遇,在鞏固三星手機約7成、蘋果手機約6成的市場地位的同時,相繼與華為、小米、vivo、魅族等企業做起了新生意,而且盤子越做越大。
如今,伯恩不但繼續把持著全球智能手機玻璃市場的領導者地位,還在藍寶石、3D玻璃等未來增長點拿到大牌,進而站到更高級別也更可持續的競爭層面,也擺脫了之前擔心被低價勞動力擠壓的憂慮。
“因為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別的企業是搶不到訂單,我們是訂單接不過來,有時候還不得不婉拒客戶需求。”楊建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