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企業是地域經濟與文化的重要載體,它的振興具有經濟和文化雙重意義。作為國家“一五”“二五”時期重點投資建設的老工業基地,佳木斯近年來圍繞改造升級“老字號”企業,積極推進傳統優勢產業改造擴量升級,加快向中高端邁進。

資產重組老企業轉型升級
黑龍江佳星玻璃有限公司是一個典型的改組成功范本。該公司始建于1982年,是我省規模最大、裝備最好、工藝最先進的浮法玻璃生產及深加工企業。今年9月,l ow-e玻璃生產線正式投產,這標志著佳星玻璃成功轉型升級,在快速發展的道路上又跨出了堅實的一步。
2015年6月,中國建材集團凱盛科技公司正式啟動對佳星玻璃有限公司的資產重組,建設東北乃至遠東區域的高檔玻璃制品產業化基地。佳星低輻射鍍膜玻璃生產線的竣工投產,以及鋼化、中空、夾層玻璃生產線的成功改造,有效填補了我省低輻射鍍膜玻璃領域環保節能產品的市場空白,而且對我省玻璃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據總經理于占河介紹,投產的l ow-e玻璃生產線及配套設備,全部投資近8000萬元,項目達產后將新增各種工程技術玻璃290萬平方米,產值上億元。
給老企業裝上科技引擎
“2014年,國務院出臺《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意見》的新35條之后,人們非常振奮,覺得機會來了。”佳木斯黑龍江省潤特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劉巖說。
潤特科技成立于2009年。幾年來,企業謀求產學研合作,將科研成果進行轉化落地,實現產業化生產。該公司生產3個系列30多個品種的產品,擁有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專利4項,其中紫外光交聯技術是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聯合研制開發的國際首創技術,膨脹阻燃技術具有國際領先水平。
“公司之所以取得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與企業自主創新,先后與多所大學合作將一批科研成果成功轉化分不開的。”潤特公司技術總工程師馬寶紅說。目前,該公司采用紫外光技術研制開發了軌道交通用電纜材料、光電設備用無鹵光伏阻燃電纜絕緣材料、風力電纜專用環保型彈性體絕緣料、核電站用1E級電纜絕緣材料等科技含量高的新產品。在研制開發過程中,承擔并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863計劃,2個產品獲得國家級重點新產品獎,獲得10項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申請一項國際發明專利。
重在對癥下藥
究竟如何對老企業改組改制,使其重新煥發生機?佳木斯的辦法是:先轉變觀念,從體制轉型、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和營銷創新等多方著手,按不同企業病灶開出不同的藥方。
“走混合所有制道路,這是決定老字號企業前途命運的首要問題。”很多地方的老企業改制推行不下去,很重要原因就是老國企以“自己是國有”自居,不肯或不愿混合;另外當地政府限制也較多,一旦有民間資本進入就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無法打破固有的壁壘,改革難以推進。
老企業的優勢在于“老”,同樣劣勢也在于“老”,市場競爭不講究論資排輩,更不談先來后到。“老字號”要重新崛起,只有靠加強自身的內功修煉,強化體制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倚老賣老”沒有出路,只有不斷創新,主動迎接市場競爭洗禮,老企業才能更具生命力。
許多老企業想開拓新市場,但往往既缺少資本又缺少人才,更缺乏對新市場新需求的了解,以致難以如愿。在這方面,佳木斯就大膽引進資本、引進人才、引進技術,多方合力救活企業。“缺什么,引什么,對癥下藥。”這是佳木斯促成老企業復興最好的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