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甘肅阿克塞戈壁,全球首個高溫熔鹽槽式太陽能發電示范回路正式并網發電。這意味著光熱產業再度邁出實質性步伐,前景變得越發明朗。
進入今年9月后,光熱產業就傳出多個利好消息,最先是1.15元的上網標桿電價落定,之后公布了首批入選國內光熱發電的20個示范項目名單,總裝機容量達134.9萬千瓦。種種利好下,光熱產業正贏得資本青睞。
相比光伏發電,光熱的優勢同樣不差,既和光伏一樣不存在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也比光伏發電更穩定,能匹配現有電網。從這點來看,光熱比光伏更有潛力代替火電。
所以,國家政府十分鼓勵光熱發電的發展,出臺了多項扶持政策。在2015年12月15日,能源局就提出到2020年底,實現光熱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0GW。但實際情況不盡人意,到2015年底,全國已建成光熱發電裝機規模只有18.1兆瓦,與目標相差甚遠。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光熱發電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指出,光熱發電不如人意,阻礙之一便是投資大。光伏電站每千瓦投入目前已降至7000元,而光熱電站每千瓦投入高達4萬元,使得光熱電站發展緩慢。
前期投入大直接導致光熱產業發電成本高,未來還需等光熱產業技術提升、規模化生產后,發電成本才會有所下降。屆時,光熱發電價格才更具競爭力。
另一方面,光熱產業鏈不完善、不成熟,很多關鍵零部件仍然依賴進口。但這也創造了投資機遇,隨著資本切入,光熱產業預計將迎來投資熱潮。
光熱發電市場是典型的藍海市場,發展初期必定會得到政府大力扶持。在政府和資本助力下,光熱產業未來5年內將迎來快速發展。其中,國家直接投資5000億元,間接投資10000億元以上。
預計到2050年,全球光熱發電裝機總量達982GW,電力供應比例達11%。其中,中國市場的裝機量將達到118GW。
值得一提的是,鑒于嚴重的棄光現象,需警惕光熱產業過熱發展,出現與光伏類似的產能過剩。如果沒能很好引導,光熱只會是下一個光伏,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總的來說,在“十三五”時期,光熱產業發展勢頭向好,會有更多企業搶灘這個萬億市場,投資熱度將持續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