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忙碌著。
近日,走進常寧市宜陽工業園湖南倉茂特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到處是機聲隆隆趕訂單的火熱場景,一塊塊干凈明亮的玻璃隨著傳送帶的運輸,逐步完成復雜的生產流程,機器控制、叉車轉運、地面清潔,工人們正各司其職,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忙碌著。
湖南倉茂特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玻璃生產制造及玻璃深加工為核心業務的民營企業,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來,依托常寧市委、市政府提供的優良營商環境,大力引進新技術、新科技,正在申請轉型為一家“專精特新”的高科技型企業。
湖南倉茂特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熊宏軍說:“我們現在主要生產鋼化和夾層玻璃,市場需求量比較大。后期我們將更加注重產品的改進,并在生產技術方面尋求更大的突破,努力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轉型,生產更加優質的產品。”
生產車間里,智能機械手、智能3D噴墨玻璃機等先進設備高速運轉,一片片玻璃原片經過切割、掰邊、磨邊、清洗、印刷、熱彎等10多道工序,包裝出貨發往各地。一流水平的生產設備,前瞻性的技術布局,持續創新的研發實力,讓倉茂特玻璃產品贏得市場的廣泛認可。
“我們今年引進了三條全自動化夾層玻璃生產線,一分鐘便可切割三塊約4平方米的玻璃,一天能加工3600對前擋風玻璃,年總產量達到150萬平方米,年產值實現1.5億元,實現了降本提質,不斷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進一步拓展國內外市場。”熊宏軍說。
回想公司的發展歷程,政府對公司的幫助讓熊宏軍印象深刻,他介紹,公司的成功,離不開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提供了包括稅收優惠、資金扶持等在內的優惠政策,以及提供專業的項目對接服務,幫助解決企業發展等方面的難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又迅速幫助企業辦理光伏發電的項目審批手續。
“申請辦理光伏項目,高效便捷,沒想到這么舒心和順利。”湖南倉茂特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筆者,玻璃行業作為高耗能行業,碳減排壓力大、任務重,光伏發電項目審批下來之后,預計可為公司節約成本200萬余元,為企業降本增效的同時,也為常寧市地區電網提供清潔綠色電能,可謂一舉多得。
企業是經濟發展的關鍵,如何實現與企業站在一起、想到一處?今年來,常寧市堅持以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136”營商環境機制,打造“政策最優、成本最低、服務最好、辦事最快”的“四最”常寧營商環境品牌,深入開展“企業結對幫扶”制度行動,充分發揮干部示范帶頭作用,成立幫扶工作領導小組,設立項目監察官和項目警官,建立問題協調解決機制,采取“主動幫扶”式服務,深入一線為企業解決“急難愁盼”問題,護航企業快速發展。
營商環境,“優”無止境。常寧市扛起責任、上下協同,靶向發力、精準施策,揚起優化營商環境的風帆,助力企業做大做強做優,為建設現代化更好水平幸福常寧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