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伊始,上市公司已陸續披露2024年的盈利預告。但光伏玻璃龍頭信義光能(00968.HK)發布盈利預警后,卻在1月2日開盤一度大跌7%,中午報收3.01港元,下跌4.14%。
由于太陽能玻璃產品的市場供求失衡,市價大幅下降,以及固定資產、存貨等減值撥備的會計處理等原因,信義玻璃預期2024年凈利潤同比驟減70%至80%,低于市場預期而引發股價下跌。
深陷“內卷”困局的光伏行業,什么時候才能走出底部,引發了業內人士爭議。有資深業內人士認為,需要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也有賣方人士覺得行業自律或將終止惡性競爭,2025年將會有好轉。
下半年或虧損約10億港元
信義光能早前公告稱,預期2024年凈利潤同比減少70%至80%。而在2023年,該公司凈利潤為38.43億元(41.87億港元)。
2024年上半年,信義光能凈利潤為19.62億港元。據此估算,去年下半年,該公司可能虧損了大約10億港元。
信義光能稱,業績不佳主要原因包括:太陽能玻璃產品的市場供求失衡,下半年內市價較去年同期相應大幅下降,導致集團太陽能玻璃業務產生的收益及毛利有所下降;已暫停運營或正進行維修、翻新及更換的太陽能玻璃生產設施的減值撥備;由于市價大幅下降,致使太陽能玻璃制成品及在制品存貨的可變現凈值下降而計提存貨減值撥備。
一位香港分析師向第一財經記者稱,信義光能股價已經跌破2024年四季度的低點,從技術面來看走勢并不樂觀,投資者不宜期望短期反彈,有貨在手的投資者可以考慮止損操作,等待利空進一步消化。基本面來看,過去幾年光伏玻璃產能大幅增長,供應過剩的情況依然持續,目前看不到改善跡象,預計一季度也不樂觀。
中金公司認為,信義光能盈利預測調整幅度較大,主要受四季度光伏玻璃虧損、玻璃庫存及停產設備減值、匯兌損失三方面影響,目前光伏裝機進入淡季,玻璃庫存天數仍處于高位,價格上漲困難,一季度盈利情況并不樂觀,在此期間二線及以下產能將繼續出清,龍頭企業產能占比持續提升。預計供暖季結束后,供需格局有望出現反轉,帶動行業利潤整體修復,龍頭將率先回到合理盈利水平,更具投資價值。
信義光能也稱,裝機成本下降可提高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投資回報,加快不同國家及地區的能源結構轉型,特別是一些新興市場,這將為整個太陽能產業鏈創造更多業務機遇。終端市場需求分散亦可減少對個別國家或地區的依賴,有利于行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光伏產品價格戰何時休?
信義光能年度盈利預期披露后,有投資者擔心光伏產業鏈其他企業陸續公布年度盈利預測,將會給板塊造成壓力。
2024年12月4日至6日,在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宜賓市政府共同主辦的2024光伏行業年度大會上,行業主管單位、協會和龍頭企業負責人表示,全行業應加強自律,盡快開展優存量、控增量、提質量工作。對此,國信證券分析師李恒源認為,近期政府相關部門及行業協會積極推動光伏企業強化行業自律、避免“內卷式”競爭,行業產能出清料將提速,光伏行業基本面也有望迎來好轉。
也有資深市場人士對行業未來的預期依然不太樂觀。
有光伏企業高管則向第一財經說,行業協會提倡企業防止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出售產品,為調整供需平衡所作的努力可能會使行業參與者獲益。近些年光伏行業發展迅速,產業鏈各環節龍頭企業依靠資金、技術、成本和渠道優勢,不斷擴大規模,紛紛進行擴產或圍繞行業上下游延伸產業鏈,行業資源向少數光伏企業進一步集中。
“這很難預測,我們認為要5年到8年。”在談到光伏行業如何走出近年來的價格戰困局,新加坡富敦基金董事總經理陳永嵐作出了對行業的長期預判。陳永嵐表示,“我現在擔心的不是‘內卷’,而是中國企業的‘外卷’。比如很多光伏企業都扎堆在東南亞一些國家生產光伏電池或組件,然后最終又變成了一個價格的自我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