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過玻璃,讓我們聚焦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作為世界一流的玻璃新材料科技型國際工程公司,中國建材工程帶領中國玻璃技術和產業走向世界,占據國內高端玻璃工程和出口玻璃工程雙雙超過90%的市場份額,是全球最大的玻璃工程服務商。

公司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攻克了一批國際前沿、國內領先的“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世界最薄0.12毫米電子觸碰玻璃被譽為“最薄的大國重器”,中國首片浮法8.5代TFT-LCD玻璃基板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三個掌握這項技術的國家,5.0中性硼硅藥用玻璃鼎力支持國產疫苗研發,真正實現“做好一根玻璃管,守住國民健康線”。
公司堅持自主創新與集成創新相結合,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并成功實施產業化和工程化,建立了“國家玻璃新材料制造業創新中心”、“上海光電玻璃裝備工程技術中心”等13個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彭壽說到,他們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突破了顯示玻璃材料、新能源材料、高端生物醫藥材料等關鍵新材料“卡脖子”難題,擁有自主創新科技核心和可控能力,保障了國家戰略性產業安全和地方經濟發展,推動民族玻璃工業實現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跨越。
建筑行業的節能減排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一環,在國家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的環境下,中國建材工程不僅通過技術創新,自主開發出世界最高轉換效率達20.24%的碲化鎘發電玻璃,而且通過轉化創新,在上海建成首個最大薄膜光伏建筑一體化智能裝備研發中心,為綠色低碳產業園區建設提供了示范。建筑的三個立面安裝碲化鎘發電玻璃幕墻,總面積3000多平方米,裝機容量約400kWp,實現年均發電量23萬度,整個園區的研發辦公用電可以完全通過建筑自身產出的綠色能源得到解決,每年可以節約80噸標準煤使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27噸。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彭壽表示,綠色建筑是雙碳發展的重要抓手,綠色材料是綠色建筑的關鍵源頭。公司把綠色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進發電玻璃等綠色材料研發、創新BIPV(BIPV一般指光伏建筑一體化)綠色場景推廣,不斷優化能源供給和消費結構、適應低碳發展需求,為我國3060雙碳目標的實現貢獻力量。

公司扎根在滬二十年間,精耕細作,營業收入增長205倍,利潤增長54倍,凈資產增長185倍,累計納稅近20億,連續多年躋身美國ENR全球國際承包商200強、上海企業100強,榮獲全國文明單位、中央企業先進基層黨組織、上海市品牌引領示范企業等榮譽稱號,為行業和上海經濟作出了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