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晚間,光伏玻璃龍頭之一的福萊特(601865)披露了2024年半年報,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6.96億元,同比增長10.51%,凈利潤15億元,同比增長38.14%。
福萊特主營業務為光伏玻璃、浮法玻璃、工程玻璃和家居玻璃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玻璃用石英礦的開采和銷售。其中,光伏玻璃是公司最主要的產品,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光伏玻璃的收入貢獻分別為82.11%、88.49%和91.42%,2024年上半年光伏玻璃的收入貢獻為90.31%。
談及行業形勢,福萊特表示,基于一貫的政策和方向,2024年上半年,我國新增光伏裝機量達到102.48GW,同比增長30.7%。中國仍然保持全球第一大光伏裝機市場,除此之外,歐洲、美國、印度及中東地區的新增光伏裝機也同步增長。
由于光伏產業鏈在國內的競爭加劇,主要企業紛紛采取產能出海的策略,將產能布局至東南亞、印度、中東、美國等地,更深入地參與到光伏產業鏈的全球化協同中。在此情況下,來自東南亞的光伏產品成為美國“雙反”調查的重點對象。
福萊特認為,這些貿易保護政策使東南亞產能紛紛減產甚至關停,無疑在短期內影響了光伏的裝機需求,進而影響光伏玻璃的需求。
產能供應方面,光伏玻璃作為組件的必備輔材,隨著過去幾年需求的高速增長,光伏玻璃的擴產動力在2022年達到頂峰,并且主要的項目已于2022年點火落地,從2023年開始整體增速有所放緩。但是,今年上半年,產能仍然持續增加,光伏玻璃的新投產窯爐日熔化量超過了1.7萬噸。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光伏供應端在競爭加劇下產能增長大于需求,引發了產業鏈價格的非理性下跌。其中,光伏玻璃價格在4月和5月略有反彈之后,急轉直下,截至目前,2.0mm玻璃價格下滑已超20%。全行業盈利因價格下跌受到了嚴重的擠壓。
伴隨盈利收窄,甚至有些企業處于虧損之際,光伏玻璃的產能,尤其是規模小,使用年限久的產能正在加速冷修。據統計,截至目前,行業已冷修產能超過1萬噸。與此同時,考慮到盈利情況、審批政策及融資成本,很多新投資項目宣布終止或延期。
截至今年6月末,福萊特總產能為2.3萬噸/天,其中2600噸/天已經冷修。目前,國內的安徽項目、南通項目以及海外項目均處于正常推進狀態,后續落地時間將視項目的建設進度和市場情況而定。
福萊特表示,公司現有產線中,千噸級及以上的大型窯爐占比超90%,與小窯爐相比,大窯爐內部的燃燒和溫度更加穩定,單耗更低,且成品率會進一步提升。因此,在現有窯爐規模的基礎上,公司將自主研發大型窯爐,大窯爐技術瓶頸的突破將進一步降低成本,鞏固在光伏玻璃行業的競爭優勢。
展望未來,福萊特表示,公司憑借客戶基礎、規模優勢、資源優勢以及技術優勢,將繼續穩健經營,努力保持行業領先地位。面臨當下種種挑戰,新增供給逐步走向理性,落后產能逐步淘汰出清,光伏行業在短期波動和陣痛之后,將再次煥發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