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總是喊著要在還來得及抓住青春的尾巴的年紀,要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但是,在這個爍爍生輝的星球,有很多美景讓人嘆為觀止。但是,也仍然有很多我們不曾知道的堪稱歷史性建筑物矗立一方。北玻股份用雄厚的實力建造了一座又一座的標志性玻璃建筑,很直接很暴力地闡釋了玻璃行業的創新和可創性的發展空間。并且,將透明玻璃和彩釉玻璃華麗地推上了世界的舞臺。
當夢想從維多利亞的工業革命傳遞到信息時代的東方古國,跟隨著歷史的腳步,在摩登都市的中心地帶,開辟出一座將科技、藝術和人類的智慧融為一體的傳奇建筑。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以“成功、精彩、難忘”載入世博會史冊,上海市人民政府與國際展覽局決定共建世博會博物館,該館是上海“十二五”重大文化設施項目,占地四公頃,建筑面積46550平方米。
世博會博物館建筑方案以世博記憶、城市生活為設計主題,一方面將建筑作為承載歡樂記憶的“時間容器”,收納歷屆世博會的閃光瞬間和記憶永恒;另一方面,為參觀者提供公共文化互動空間,成為探尋、體驗、創造和分享快樂生活的城市客廳。

世博會博物館建筑形態以代表歷史、冥想和永恒的“歷史河谷”和代表未來、開放和瞬間的“歡慶之云”的意象疊合來演繹主題,而采用全玻璃異形體的“歡慶之云”則是本項目建設中的重中之重。
“歡慶之云”整體形態簡潔流暢,在建筑底部以三條云柱扭轉收分,形成逐級上升的動勢,具有強烈的未來感。在建筑中部,云柱扭轉展開,并相互聯系,逐漸于建筑頂部形成一個完整的曲線流暢的“歡慶之云”輪廓。

設計師以輕型鋼架支撐整體結構,在幕墻細部處理上以三角折面的透明玻璃、彩釉玻璃形成漸變的立面肌理效果,與“瞬間”的設計概念相符合,使“歡慶之云”成為了整體建筑的中心。異形、彩釉、無斑、隔溫,近4000塊異形玻璃沒有一片一模一樣的,這樣的玻璃,無疑是對深加工玻璃企業的又一次考驗和提升,而北玻制造,當仁不讓!
早在世博會建造“陽光谷”期間,北玻玻璃就給場館建設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當設計師拿出加工難度、建筑風格、甚至異形玻璃都幾乎與之相同的“歡慶之云”圖紙時,建設方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北玻。

“陽光谷”和“歡慶之云”的共同點在于,同樣作為上海城市標志性文化建筑的代表,設計師意在通過這種辯識性較高的建筑語言將其理念和思想進行傳達的構想也是高度一致;不同之處在于,除了采用低幅射玻璃外,還設計了一個在自由旋轉逐級上升的玻璃上用彩釉拼成一個完整圖案的構想,這個創意雖然美妙,但對異形玻璃的要求就更高了,它必須要經過精密的計算和加工才能實現準確對接,稍有一塊出錯,整個圖案就會出現混亂,一共由3982塊三角形玻璃組成的上萬平方米的玻璃幕墻,對玻璃生產的工藝性、經濟性以及幕墻安裝超高的要求將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

北玻股份玻璃板塊上海生產基地接下了這個玻璃工程,而且交出了完美的答卷。今天,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這一座世界級文化建筑,是北玻在黃浦江畔萬國建筑群抒寫下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