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建材所屬凱盛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的30微米柔性可折疊玻璃已實現連續90萬次彎折不破損、彎折半徑小于1.5毫米……
創新,正成為蚌埠一張閃亮的城市名片。近年來,該市堅持創新驅動戰略不動搖,聚焦硅基、生物基新材料產業和高端制造業及數字經濟,聚力打造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區,加速向“創新之城、材料之都、制造高地、幸福蚌埠”目標大步邁進。

凱盛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柔性可折疊玻璃。(資料圖片)
從0.33毫米、0.2毫米、0.15毫米再到0.12毫米,蚌埠產超薄電子觸控玻璃不斷刷新自身創造的世界紀錄,“世界最薄玻璃”成為蚌埠的一面金字招牌;中國首片8.5代TFT-LCD玻璃基板產品正式下線,讓中國成為全球第三個掌握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生產技術的國家……創新正成為蚌埠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截至“十三五”末,該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近400家,數量保持全省第五、皖北第一;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52%。
“2020年2月28日至2021年3月1日,累計發電超過1100萬千瓦時,收益約900萬元……”不久前,蚌埠對外發布薄膜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示范項目運營一周年成績單。這個由蚌埠玻璃院設計研發的示范項目是一棟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的巨大廠房。遠看它并無特別之處,走近細看,你會發現廠房的外墻和屋頂,使用的都是發電玻璃。按項目運營時間25年測算,運營周期內,項目將累計節約燃煤約11.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6.5萬噸。
新材料的應用、新能源的發展,為蚌埠經濟社會高質量綠色轉型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從科技創新到量化生產再到廣泛應用,離不開鼓勵支持創新的“土壤”。近年來,蚌埠出臺《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兩個中心”建設的若干政策意見》《關于進一步支持駐蚌單位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聚焦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重大項目建設等,圍繞研發投入不足、高企增長乏力等難點,整合各類資源要素,為企業、科研院所創新發展提供政策支持。
“十三五”期間,蚌埠市通過企業自建,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等方式,新增省級以上研發平臺44家,全市省級以上研發平臺190多家,數量位居全省第三。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比例達35.2%,成為科技創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
今年,該市啟動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雙千”工程,挖潛充實科技型中小企業庫和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構建“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培育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梯隊成長機制,力爭到2025年實現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分別達1000家以上。
當前,蚌埠正緊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淮河生態經濟帶、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蚌埠片區等多重國家戰略機遇,大手筆推進創新,大力度支持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發展,奮力打造世界級硅基和生物基制造業中心、皖北地區科技創新和開放發展引領區,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