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下游需求持續上升,一邊是新增產能受限。很多人都沒料到,玻璃竟然成為2020年光伏行業最大的缺口,價格從2020年7月份開始上路上漲。業內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產能壓制、下游技改需求短期內難以緩解,光伏玻璃的高景氣周期在2021年有望延續。”
行業分析師們普遍認為,2020年,光伏玻璃進入強景氣周期,主要由政策驅動、行業下游技術迭代而來,可簡要概括為產能置換政策壓制供給、雙玻組件興起提振下游需求。
雙料疊加推漲光伏玻璃價格
光伏玻璃作為光伏組件的上游原料,其強度、透光率等直接決定了光伏組件的壽命和發電效率,是晶硅光伏組件生產的必備材料。
財聯社記者梳理產業發展脈絡發現,光伏玻璃初露“牛角”始于2019年,彼時受光伏531新政影響,產業鏈條泥沙俱下,而具備高附加值屬性的光伏玻璃全年價格整體上漲約20%。2020年,光伏產業迎來高光時刻,隆基股份、通威股份等龍頭公司不斷開疆拓土,再加上雙玻組件的興起,市場對于光伏玻璃的需求大幅增加,在年底搶裝潮中,供需失衡之下,光伏玻璃價格開不斷上漲。
來自行業信息網站的信息顯示,3.2mm單玻組件用玻從7月份的24元/㎡快速上漲至12月份的46元/㎡的最高報價,2.0mm雙玻組件用玻也從7月份的20元/㎡快速上漲至12月份的37元/㎡,價格近乎翻倍。
價格飆升,背后有何玄機?不同于產業鏈上其他行業,光伏玻璃是一個重資產行業,產線較長,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具有較強的技術壁壘。
2018年,為化解產能嚴重過剩,工信部提出光伏壓延玻璃的產能置換政策,山東某光伏玻璃生產企業高管給財聯社記者推算新產能遭到壓制的脈絡,“光伏玻璃的擴產時間較長,所有流程一切順利的話,通常需要1-1.5年的建設周期,隨后點火燒窯1個月以上,最后在經歷3-5個月的產能爬坡,耗時最少2年才能實現將生產工藝達到頭部水平。”
從政策發布時點算起,被壓制的新建產能對供給的影響,恰好經過這脫節的2年,在2020年顯現,使得供給無法跟上產業需求。
在上述人士看來,即便12月工信部發布了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出光伏壓延玻璃項目可不制定產能置換方案,但因產能建設周期較長,短期內也不會有大量新產能出現,進而影響供需格局。
下游需求端,制作工藝的成熟和相關成本的下降,帶動雙玻組件成本快速下降,大型電站正在逐步棄用單玻組件。相比單玻組件,雙玻組件具備更長的生命周期,并能有效降低光伏效率的衰減,根據中國光伏協會預測,到2022年雙玻組件的滲透率有望達到50%。
在光伏玻璃成本端,原材料主要為純堿和石英砂,燃料及動力主要為石油類燃料、天然氣和電,這些原始成本價格近年來也在逐級抬高,進一步支撐了光伏玻璃終端銷售價格。
龍頭企業加速擴產
2020年光伏玻璃產能擴張主要集中在以信義光能和福萊特為代表的行業龍頭,其中福萊特計劃在越南海防新建兩條日熔量各為1000 t/d光伏玻璃產線,預計2020年底投產后總產能有望達到日熔量7400t/d。
信義光能2020年計劃新增四條產線,其中廣西北海計劃新增兩條日熔量各為1000t/d生產線;另外計劃在安徽新增兩條日熔量各為1000t/d生產線,預計2020年底全部投產后,信義光能總產能有望達到日熔量11800t/d。
據安信證券研報顯示,目前信義光能與福萊特共占據50%左右的光伏玻璃產能,未來有望進一步提升至70%以上。除了龍頭企業外,二線企業也開始建設大窯爐,入局光伏玻璃行業,如旗濱集團、南玻A、金晶科技等。
上述山東某光伏玻璃生產企業高管向記者表示:“組件商選擇光伏玻璃,衡量的第一個指標就是性能穩定性。”
但穩定性達標,并非意味著拿到了入場券,“光伏玻璃必須搭配組件取得技術認證后,方可進行銷售,這個過程猶如藥企申請GMP認證,耗時長、花費高。因此,一旦光伏玻璃企業成功進入大型光伏組件合格供應商名錄,客戶黏性極強。”
光伏產業經過數輪整頓,光伏玻璃行業已經去濁還清,形成寡頭時代,加之在組件中價值量占比相對較小,因此對下游議價能力很強,價格向下游傳導比較順暢,產品毛利率十分穩定。如龍頭公司福萊特、信義光能毛利率長期穩定在30%-35%。
對于光伏玻璃市場的瓶頸,相關部委也在籌謀破解之道。12月工信部發布了征求意見稿,提出光伏壓延玻璃項目可不制定產能置換方案,并研究對有資源、有市場的中西部地區光伏玻璃項目產能置換實行差別政策,鼓勵普通浮法平板玻璃企業轉型生產光伏玻璃,有序推動光伏玻璃產能增加。同時,建立光伏玻璃產能監測預警長效機制,引導地方和企業科學布局產能,有效防范形成新的產能過剩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