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維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冬季的大節日,也是玻璃深加工行業極寒冷的一季。
年關將至,近期材料瘋漲及短缺已經嚴重影響玻璃深加工企業,價格暴漲,停工待料,嚴重虧損,面對當下的整體經營環境,圍繞深加工企業何去何從,如何生存發展,渡過難關等問題,12月19日廣東玻璃深加工企業30強在佛山舉行了圓桌自律自強會議,會后新玻網收到組織者發來的主題思想簡報。
這是一次自律自強的行動計劃,包括漲價、聯動、放假三個點。會議倡議一單一議,現款現貨,逾期計算利息(年化8%);玻璃深加工產品價格與浮法玻璃原片價格聯動;生產計劃排產到1月15日,放假45天!

與會企業代表表述措詞不同,情緒不同,但主題一致,原片在年關再次大幅度上漲,導致加工虧損和庫存緊缺訂不到原片對深加工企業的生存造成嚴重影響,在沒有合適的應對措施環境下,面臨停產和提前放春節假。
這是一次緣起春節提前放假的聚會。
放假45天!慘烈倒逼

2020年12月19日應該被記載,因為這一天或是改革開放42年以來,有著70多年輝煌歷程的中國玻璃行業極灰暗的一天。
提前放假!聯合聲明中倡議放假時間自2021的1月15日至次月28日,共45天,是什么概念,舉個例子。
2020年2月16日,全國鐵路首趟定制務工人員返程專列從貴陽出發,當天下午抵達杭州,政府掏錢接回返人員復工。這一天,距除夕22天!計算上節前10天假期,也僅32天。
換言之,即使疫情也沒能阻止復工,玻璃行業做到了!曾經千百次揚言停工的氣話要成為現實了。
這算不算行業史極灰暗的一天?倒逼?攤牌?破罐子破摔?
定義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倡議的時間得到行業半數以上企業的響應,深加工將人為地停止,一定會成為史無前例的一天。開創了下游被上游,買方被賣方,甲方被乙方逼上絕境的先河。
長假能倒逼原片?
那么問題來了,放長假就能倒逼原片企業妥協了嗎?
與往年不同,現在有將近300條浮法線,11萬多的日熔量,12月16日,工信部更是公開對《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修訂稿)》征求意見,這是光伏同樣“一片難求”的大環境下的政策調整。
倒逼原片爆倉?就目前原片的庫存情況,加上光伏的需求量,通知下達前,原片轉產光伏玻璃并不在少數,45天假期讓原片企業爆倉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業內人士普通認為,節后原片價格仍將維持高位。
創興玻璃總經理陳波透露,今年北方取消了冬儲,漲價50%都供不應求,放假治標不治本,過完年應該還會漲價,取決于倉庫。
格蘭特總經理周永文認為,放長假只是延遲需求,無法徹底解決問題,假期后還是會搶訂單,競爭,深加工還是處于被動的地位。深加工企業要放緩發展速度。
與會企業極清楚,相比無法撼動的原片企業,45天假期并不足以倒逼原片企業停止漲價,這更多是一種抗議的態度和止損的無奈。
廣東省玻璃行業協會工程分會秘書長陳銘波在會議上再次苦口婆心,希望企業把握機會把所有訂單定開口合同,要么按當下的價格做,要么放緩做,最好是現款現貨、訂金不給的不做,趁這個機會扭轉結算方式,不要墊資。
工程分會會長趙光豪把本次會議定義為中小企業的會議,他總結中強調要認清形勢,大環境來看,原片價格會越來越高,春節后會降價基本不存在這個可能性,玻璃的供求關系一定是非常緊張的,過去的經營理念要改變,要從質量出發,設計好企業的定位和產品的質量,價格戰沒有出路。還是要規范自律,要理智管理好企業。
陣痛長痛 更多是好了傷疤忘了痛
如下內容與本次會議無關,僅個人觀點。
如果有人不屑“你算老幾”,我希望這人是來自原片的大佬,久仰是最真實的想法,疫情之下,如此偉大的操盤。
恕直言,深加工行業總習慣好了傷疤忘了痛,早在年中原片價格大幅上調的時候,各地協會、聯盟、組織過企業反擊,爭取過與原片的對話,也下過自律的決心。
例如各協會的聯合聲明,例如合肥市玻璃商會向有關部門提起調查申請函的決議,例如企業的溢價聲明……


然而,當原片放緩了漲價的腳步,僅兩個月,大多企業又一如往常兩耳不聞窗外事,暴漲的痛又迅速被遺忘。
2008年破2800的教訓如果遙遠了,說說近的。今年9月,在武漢召開的全國部分省、市玻璃行業協會聯誼會,那些收到邀請最后失約的協會、企業代表,今天,在年底被原片再次暴漲打個措手不及的時候,這算不算置身事外的集體代價?

還有風風火火的協調會,當時大張旗鼓決心要將價格向下游傳導的自信,如今,下游不理解,上游不感動,臉打得疼不疼?
深加工行業從不缺乏陣痛,上一輪暴漲期間被討論得最多、各地協會呼吁得歇斯底里的行業自律問題,在這里不浪費流量了,同質化和惡性競爭的問題,自律只是極少部分人的追求。
放長假不是唯一的出路,但一定是當前最無奈和最極端的抗議,由此引起的連鎖反應,有違“六保六穩”國家政策,如果這份45天假期的聯合聲明得到了大量深加工企業的響應,屆時就將是另一層面的事了。
原片企業適可而止,唇亡齒寒。
深加工別好了傷疤忘了痛,如果還有機遇團結和自律的話。例如,一個全國性玻璃深加工行業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