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條這兩天備受關注的展會新聞。20-23日,中山、開平、佛山、廈門、鶴山、成都、潮州等等多個衛浴協會公開致函上海廚衛展承辦方上海環球展覽公司,以防疫為由呼吁取消原定在6月2-5號舉辦的第24屆中國國際廚房、衛浴設施展覽會。

七大協會致上海廚衛展承辦方的公開函
這個每年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的廚衛展已成功舉辦24屆,2013年憑借對非典疫情影響的正確判斷逆襲競爭對手成為國內第一展。如今的廚衛展,展館室內20萬平方米悉數用盡,大面積搭建戶外館也是家常便飯,參展企業數量、展出面積、觀眾人數已躍居全球首位,也成為國內廚衛企業招商的重要推廣渠道,擁有絕對影響力與話語權。
被地方協會以防疫為由公開致函取消展會屬頭一回,盡管群體性一致行動,用最大限度施壓,軟性“要挾”,但上海環球展覽公司迅速強勢發表回應:展會如期舉行!
致函喊話的方式要動搖展會的決心顯然是有點想當然了。于是,地方協會開始借勢媒體,發起新一輪的輿論攻勢,但此時廚衛行業龍頭企業九牧、浪鯨、箭牌、恒潔等企業表態參展,傳遞了參展的訴求,無形中給了展會底氣。
一邊是展會強勢,順應國家促進復工復產的大政方針,尊重市場經濟游戲規則不作讓步,合同有“不可抗力因素”的支持,退訂是不可能的。另一邊復工后中小企業嚴峻的經營壓力,既有希望通過降低參展成本或暫停參展緩解壓力的訴求,也有對大環境下對參展效果、安全的顧慮。
喊話的“損招”將矛盾公開化,既侵犯了要參展企業的利益,又將希望不參展的企業推向展會的對立面。
這種對立的思維總讓人似曾相識,簡單概括就是:博弈,而不是共贏!
展與不展,雙方賭一把對方最終會讓步形成博弈,為實現這個目標廣泛發動資源“互撕”,而不是相互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各退一步,實現雙贏!
因為博弈,雙方給自己加戲過量誤將自己當成展會主角,與參展目標相悖。
那么,誰才是主角?觀展商!
為什么參展,展給誰看,這個問題淺而易見。觀展商愿不愿意去,決定了展會的成果,參展向來應該更多從觀眾的心理去衡量展會的取舍。而展會主辦方也別認為有“不可抗力因素”保護就沒有軟肋,那些每年在E1、E2館撐場面的國際品牌來不來得了,這也是個變數!
對峙,雙方都將會是輸家。互助共贏,是特殊環境下更合理的方式。
這和玻璃行業有什么關系,如果要在這個段落問這個問題,淋浴房、浴室柜鏡、臺面柜面等用了玻璃,關心一下下游產業算不算得體的回答。
隨著全球防疫形勢的變化,上半年國內展會幾乎“全軍覆沒”,內憂外患的是,往年春季開始外貿企業就會進入市場開發、業務拓展的重要階段,參加各類國際國內展會、出國拜訪地推客戶、接待來訪買家等,然而這個春天,這一切都戛然而止,入境管控,商務活動被迫取消,100余場重要的國際國內貿易展,已經被延期或取消。
全球化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領域是可以隔岸觀火獨善其身的,我們的行業例外的概率為零。截止目前門窗幕墻展,廣州展,玻璃工業展等悉數宣布延期,時間是待定。
展會延期或取消,對那些沒有參展習慣或對展會早已心生疲倦的企業更像是一種解脫。但過度依賴展會訂單的企業并不在少數,長期以來享受展會帶來的“一勞永逸”便利,把參展列為年度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據單一的展會訂單來制訂生產目標,掩蓋了單一經營模式、銷售渠道、推廣方式的短板,突如其來的展會延期讓企業訂單陷進困境,假如展會取消,已投入的成本與努力將付之東流。
“時間待定”讓這個夏天充滿懸念,這種懸念既打亂了原定的年度經營計劃,也在考驗企業對參展效果的判斷,可怕的是,現狀一成不變,隨著時間的推移,留給恢復觀眾觀展熱情與信心的時間正在一點點減少。
難道,不參展就做不好生意了?
這個春天,復工后逐步恢復產能的企業突然發現,過往“醉生夢死”式的業務方式不復存在,原來不應酬、不喝酒、不出差的溝通方式也能做生意,甚至變得更純粹更有效率,花在產品細節上的了解上更多了。
事在人為,有些事情有舍往往也會有得。是時候調整對展會的定位了!那談論太多的互聯網能擔大任嗎?
互聯網是時候除了娛樂外,在商業上也出一份力了,另辟蹊徑的網絡展會能不能成為困境中的稻草,這個想法沒有什么問題,問題在于現在才想起互聯網,肯定無法即插即用,更多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行業屬性決定了互聯網更多是“錦上添花”角色,一些甚至連網站都沒有的企業,曾經,互聯網就在那里視而不見,如今,卻輕描淡寫相逢何必曾相識。
簡單粗暴的朋友圈、微信群、微信好友群發廣告那真不能叫“互聯網+”。畫冊,小視頻,宣傳片,網站,公眾號、OA、CRM……這些網絡工具存在已久,不會過時但肯定也不會是猛藥,現在正視也是一個開始。
網絡招商,提供快捷的查詢、參觀、合作的招商服務。代理招商,委托招商代理人,借力代理商環境資源、人脈資源。會議招商,通過向意向商培訓專業知識、介紹行業前景等方式來吸引經銷商進行加盟……
這些都只是舉例,如今的傳統制造業已很難因為一個創意或策劃就能逆轉大環境,別過多地糾纏客觀環境,努力拓展新的渠道吧,多向那些歷年不參展也能經營得很好的企業取經,假如取消參展了,相比往年省下來的那筆參展費用是時候規劃一下怎么用了,存著會是個糟糕的結果。至于渠道、練內功不是三言兩語可以概括的事也不是這里要討論的話題。
想起2014年展會的一個場景,一家設備企業展會首日展品全部被訂完,廠里老板緊急致電展會現場的老總“不要再接單!產能已滿!”

或者,那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好在一個展會幾乎能滿足一年的產能。但也可能是最壞的一個時代,被展會訂單寵壞了如同抗生素用多了一樣產生了依賴。
大環境下,只能你好,他好,大家好!
所幸,我們的行業沒有出現本文開篇協會逼宮展會的戲份,國外展會延期或者取消大多會第一時間公布具體行動方案將影響減到最小,很不幸,我們的行業沒有這樣的環境。
假如展會回來了,假如我們的企業仍然參展,請在展會營銷上多花點心思居安思危,粗暴地擺展柜賣貨是在浪費時代的眷顧。也請廣大觀展商相信行業的智慧,放心觀展、采購,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到了反哺企業的時候了。
而展會主辦方,也請放下姿態,過往“一位難求”的強勢有違共同抗疫的精神,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務請團結企業,再現萬人空巷的展會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