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近日公布《汾渭平原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按照堅持標本兼治、突出重點難點、堅持綜合施策、推進精準治污等基本思路,把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調整能源結構、積極調整運輸結構、優化調整用地結構、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加強基礎能力建設作為開展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的主要任務?!斗桨浮吠怀鰪娬{要依法開展整治,堅決反對“一刀切”;并突出科學施策,實施差異化應急管理,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
汾渭平原秋冬季期間大氣環境形勢依然嚴峻,PM2.5平均濃度是其他季節的2倍左右,重污染天數占全年90%以上。據預測,受厄爾尼諾影響,2019年~2020年秋冬季氣象條件整體偏差,不利于大氣污染物擴散,進一步加大了大氣污染治理壓力,必須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措施抵消不利氣象條件帶來的負面影響。
《方案》指出,在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方面,具體要推進焦化、磚瓦、耐火材料、石材加工、石灰、家具、人造板等企業集群升級改造,要依法開展整治、堅決反對“一刀切”;要加強排污許可管理,今年12月底前,按照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要求,完成人造板、家具等行業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要提升VOCs綜合治理水平,12月底前,各地要開展一輪VOCs執法檢查,對不能穩定達到《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以及相關行業排放標準要求的,督促企業限期整改。
要推進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和不達標工業爐窯,實施燃料清潔低碳化替代,玻璃行業全面禁止摻燒高硫石油焦(硫含量大于3%)。深入推進工業爐窯污染深度治理。加大無組織排放治理力度,嚴格控制工業爐窯生產工藝過程及相關物料儲存、輸送等環節無組織排放。鼓勵水泥企業實施污染深度治理。推進5.5米以上焦爐實施干熄焦改造。暫未制訂行業排放標準的工業爐窯,原則上按照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分別不高于30、200、300毫克/立方米加快實施改造,其中,日用玻璃、玻璃棉氮氧化物排放不高于400毫克/立方米。
在調整運輸結構方面,要加快推進老舊車船淘汰。加快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的柴油貨車、采用稀薄燃燒技術或“油改氣”的老舊燃氣車輛。各地應統籌考慮老舊柴油貨車淘汰任務,今年12月底前,淘汰數量應達到任務量的40%以上。
要嚴肅查處機動車超標排放行為。強化多部門聯合執法,完善生態環境部門監測取證、公安交管部門實施處罰、交通運輸部門監督維修的聯合監管模式,并通過國家機動車超標排放數據平臺,將相關信息及時上報,實現信息共享。各地要加快在主要物流貨運通道和城市主要入口布設排放檢測站(點),針對柴油貨車等開展常態化全天候執法檢查。加大對物流園、工業園、貨物集散地等車輛集中停放地,以及重點單位入戶檢查力度,做到檢查全覆蓋。秋冬季期間,各地監督抽測的柴油車數量要大幅增加。
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方面,各地應根據《關于加強重污染天氣應對夯實應急減排措施的指導意見》,嚴格按照Ⅲ級、Ⅱ級、Ⅰ級應急響應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和VOCs的減排比例分別達到全社會排放量的10%、20%和30%以上的要求,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摸清涉氣企業和工序,做到減排措施全覆蓋。
要實施差異化應急管理。對重點行業中鋼鐵、焦化、陶瓷、玻璃、石灰窯等15個明確績效分級指標的行業,應嚴格評級程序,細化分級辦法,確定A、B、C級企業,實行動態管理。原則上,A級企業生產工藝、污染治理水平、排放強度等應達到全國領先水平,在重污染期間可不采取減排措施;B級企業應達到省內標桿水平,適當減少減排措施。
對行政區域內較集中、成規模的特色產業,應統籌采取應急減排措施。對各類污染物不能穩定達標排放,未達到排污許可管理要求,或未按期完成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任務的企業,不納入績效分級范疇,應采取停產措施或最嚴級別限產措施,以生產線計。
要強化污染源自動監控體系建設。平板玻璃、建筑陶瓷等設有煙氣旁路的企業,自動監控設施采樣點應安裝在原煙氣與凈化煙氣混合后的煙道或排氣筒上;不具備條件的,旁路煙道上也要安裝自動監控設施,對超標或通過旁路排放的嚴格依法處罰。企業在正常生產以及限產、停產、檢修等非正常工況下,均應保證自動監控設施正常運行并聯網傳輸數據。各地對出現數據缺失、長時間掉線等異常情況,要及時進行核實和調查處理。
為保障秋冬季重污染天氣攻堅行動的順利實施,《方案》強調,要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加大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執法檢查力度;要加強電力部門電量數據、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等應用,實現科技執法、精準執法;加大違法處罰力度,各地要依據相關法律規定,對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實施的違法行為從嚴處罰,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機關依法查處。
《方案》實施范圍為山西省晉中、運城、臨汾、呂梁市,河南省洛陽、三門峽市,陜西省西安、銅川、寶雞、咸陽、渭南市以及楊凌示范區(含陜西省西咸新區、韓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