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壯大綠色環保產業,促進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推廣綠色建筑。”從事超低能耗建筑研發推廣多年的全國人大代表、河北奧潤順達窗業集團總裁倪海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圍繞發展超低能耗建筑,推動新時代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的話題,談了自己的看法。
他告訴記者:“我國建筑能耗占社會總能耗的三分之一以上,推廣超低能耗建筑是提升建筑能效,提高人居品質,改善大氣環境,推動我國建筑節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可以說,加快發展超低能耗建筑,其時已至,其風正勁,其勢已成。”
據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等十部委聯合發布的《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年)》指出,截至2016年底,我國北方地區城鄉建筑燃煤取暖面積約171億平方米,取暖用煤年消耗約4億噸標煤,供熱平均綜合能耗約22千克標煤/平方米。如果全部采用超低能耗建筑技術(年供暖耗熱量約為15千瓦時/平方米,1千瓦時折算0.1229千克標煤,15千瓦時折合標煤約1.84千克),則每年可節約供暖用煤約3.45億噸標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9億噸(每噸標煤燃燒產生2.62噸二氧化碳)。
“超低能耗建筑通過其高效保溫和新風熱回收系統,從源頭上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減少排放,從而有效改善大氣環境。發展超低能耗建筑功德無量,其時已成。”倪海瓊說。
發展超低能耗建筑前景如何?倪海瓊說:“發展超低能耗建筑前景可期,其風正勁。”
他告訴記者,當前,我國的房地產市場趨同性越來越強,只注重量的提升,而卻忽略質的提高。超低能耗建筑在最大程度節能的同時能夠提供舒適健康的室內環境,通過采用超低能耗建筑專用新風環境一體機,室內溫度保持在20℃~26℃,相對濕度在35%~65%,可吸入顆粒物PM2.5保持在優良以內,噪音小于30分貝,室內環境更加舒適、健康。超低能耗建筑采用精細化的設計和施工工藝,高品質的建筑部品和設備,建筑質量和壽命大幅提高,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時,超低能耗建筑將帶動規劃設計、生產制造、施工管理、質量監管等行業的全面升級,將帶動上萬億元的市場,因此,推廣超低能耗建筑是促進建筑產業提質升級,深化建筑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措施。
他說,發展超低能耗建筑技術成熟,其勢已成。超低能耗建筑經過近30年的發展,相關技術已經成熟。我國已建和在建示范項目超過160個,覆蓋全部氣候區和主要建筑類型,一些項目已成功運行三年以上,實際運行效果達到了設計要求。
現階段我國超低能耗建筑相關技術和產業已經成熟。我國新建建筑如達到超低能耗建筑要求,增量成本約800元/平方米,對房地產市場不會帶來較大的成本壓力。目前,在河北省高碑店等地已經建成一批示范項目和產業基地,具備良好的推廣條件。
發展超低能耗建筑是我國建筑節能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為此他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建議在公共機構建筑中率先推廣超低能耗建筑。加大在京津冀及周邊省市的推廣力度,特別是在雄安新區、北京副中心、冬奧會場館的建設中積極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二是建議將發展超低能耗建筑提升到國家戰略。相關部門出臺相關政策,支持和鼓勵在既有建筑節能改造中采用超低能耗建筑技術。
三是建議相關部門,出臺鼓勵與支持超低能耗建筑門窗、保溫、新風熱回收等關鍵部品和設備產業發展的政策,培育壯大一批核心企業和產業基地,構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質量可靠、有效供給的產業鏈,為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繼續完善相關的標準體系,建立從建筑設計、施工、材料與產品供應、評估認證于一體的監管體系,促進超低能耗建筑健康發展。
四是加大引導推廣力度。雖然各地方已相繼出臺的相關標準與鼓勵政策,但實際進展不明顯。因此需要繼續通過項目鼓勵,政策宣傳,加大引導力度,讓更多人了解和認識超低能耗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