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事制造業四十年,在美國投資二十年;他是中國最早走向國際化的民營企業家之一,也是中國反傾銷勝訴第一人。古稀之年依舊堅持在創業路上的企業家,他就是福耀集團的曹德旺。
敢為人先 立志打造屬于國人的玻璃
1946年,曹德旺出生于上海,第二年便隨父母舉家搬遷,返回了福建省福清高山,9歲取名德旺并入學。其父曹河仁年輕時在日本的學徒生活成為了他經商的啟蒙故事。
在福耀成立之前,曹德旺還僅僅是高山異形玻璃廠一名采購員,直到1978年12月中國開始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在政府建議下,曹德旺承包了一家瀕臨破產的鄉鎮企業,推行績效工資制度,并擴大生產,于同年扭虧為盈。

一次偶然的機會,曹德旺發現當時中國汽車玻璃幾乎全部依賴進口,不僅價格高昂,更是一片難求。抱著為中國人做一片自己的玻璃的夢想,1987年,曹德旺與他人合資組建了福耀汽車玻璃有限公司,賺下了人生第一桶金。
上世紀90年代初,大多數人對股票了解不多,更不愿花真金白銀去買幾張票據。而此時的曹德旺再次成為中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作為福建省第一家民營企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并成為中國股市唯一一家現金分紅高達18倍的上市公司。
但在剛上市的兩年間,民眾對這家帶有實驗性的民營企業始終不看好。秉承君子之仁、丈夫之仁的曹德旺四處借錢,將退回的股份全部購進,就這樣他成為了福耀集團最大的股東。2018年后的今天福耀已擁有總資產641億元。
機遇與風險并存 大膽拓展國際市場
擁有雄厚資金的曹德旺繼續產業擴張,在中國玻璃市場的份額不斷上升,并在北美市場持續走俏,這讓美國本土企業感到威脅。
2001年3月,美國商務部開始對福耀玻璃進行傾銷調查,并提高10%左右的關稅,曹德旺決定阻止這一裁決。“我跟美國人打這官司,我是中國的民營企業,而且是最規范的民營企業。我有足夠證明,你是胡說八道。”曹德旺對此信心滿滿地回憶道。
在曹德旺的帶領下,福耀兵分兩路,在申請復審的同時,將美國商務部起訴至美國國際貿易法院。最終福耀集團在反傾銷案中勝訴,這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首次反傾銷勝訴案。曹德旺也因此成為中國企業反傾銷的代表人物。
而福耀被國際市場所熟知,除了2004年福耀打贏了與美國PPG等同行業公司進行的“反傾銷”官司外,另一個關鍵則正是與PPG的合作。

反傾銷案打得熱火朝天的時候,曹德旺已經意識到如果想獲得當時世界八大汽車廠汽車玻璃供應商的認證,就必須擁有自己的浮法玻璃(汽車玻璃原片)生產線。2004年,日本浮法玻璃企業試圖通過技術手段(遮擋紫外線技術)壟斷這個市場,讓他更堅定了這一信念,而PPG是擁有遮擋紫外線玻璃生產技術的企業,引進PPG的技術成為必然。

2006年,福耀順利獲得全球八大汽車企業汽車玻璃供應商認證。像奧迪、大眾、豐田這樣的國際客戶,對企業的質量提升、管理提升提供了很多支持。那段艱苦歷程,讓福耀實現了一次飛躍,也因此為它打開了美國當地市場,并大幅提升福耀玻璃在美國的占有率。
不忘初心 多年蟬聯中國“首善”
在經營企業、創造利潤價值的同時,曹德旺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自1983年至今,個人累計捐贈超過110億人民幣,捐助范圍涉及各方面,曹德旺始終認為財施不過是“小善”。
2009年5月,曹德旺登頂企業界奧斯卡之稱的“安永全球企業家大獎”,是首位華人獲得者。2011年,曹德旺捐出名下3億股福耀玻璃股票發起成立的河仁慈善基金會,開創了股票形式支持社會公益的先河,推動中國慈善法制進程,被社會稱為“真正的中國首善”。

曹德旺曾深情說到:“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福耀,這是中國的東西”。改革開放的40年,也是曹德旺創業的40年。曹德旺的每一步都以國家需要為己任,與改革開放政策同頻共振,堅守制造業40年,目前福耀集團已位列汽車玻璃生產領域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車玻璃供應商,成為代表中國玻璃工業的國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