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價格走勢
2017年接近尾聲,縱觀這一年的玻璃行情發展,可以粗略的分為上半場和下半場。上半場就像中國出戰了亞洲杯小組賽,總體向好,但走勢渾沌前景不明,下半場在多方發力之下,主力外援隊員一一登場,力挽狂瀾,最后創下佳績,狂歡結尾。
從價格來看,據監測顯示,2017年玻璃行情總體走高,上半年運行較為穩定,下半年走勢相對較好,1月1日監測地區均價為15.56元/平方米,12月25日均價達到了19.34元/平方米,年綜合漲幅24.29%。
從發展來看,2017年6月30日,監測地區均價16.11元/平方米,較年初上漲了3.53%,而下半年漲幅則達到了20.05%。
二、行情分析
產品行情
2017年的行情發展可以概括為間歇幾起,并未大落,企業推漲,小步慢跑來形容。總體需求并不理想的情況下,企業聯手抬價,并且分區域的小幅調整,成了價格上調的重要基調。
1-2月,是傳統節日淡季,2017年的春節淡季不淡,生產企業下調意愿不高,多采取促銷議價等方式暗降,報價方面下行幅度不大,尤其企業庫存處在較低水平,更無多大的降價意愿。僅有價格較高的華南、華東地區下調幅度較大,在1元/平方米左右,其他地區調降動作不明。春節后,北方地區庫存較低資金壓力不大的企業率先小幅上調報價促進春季行情,純堿的持續下行也給了玻璃企業較為靈活的調價空間。
但企業對春季行情的預期并未成真,在之后的3月,因華南地區行情走弱,華東、華中等地區受到波及,市場信心不及預期,行情窄幅震蕩為主。直到4月中旬之后,華南地區產能有效消減,企業率先調漲,華東、華中地區同步提漲。北方京津地區清明節附近限運,解禁后貿易商拿貨積極性有所提升,雖下游需求并未多大幅度的增長,但市場購銷較前期有所加快,價格上行。尤其北方地區天氣晴好利于施工,行情持續走高,而上游純堿在這一階段觸底回升,石英砂等其他成本攀升,給了玻璃上行動力。
這一波地區間的小漲在6月之后又有走穩跡象,因南方梅雨季節天氣影響運輸和存儲,北方地區進入農忙麥收階段,加上半年期企業盤庫理帳,多數現貨企業以促進出庫為主,部分廠家推出促銷等政策,但報價方面也未有多大的下行松動空間。步入7月份市場走勢多少有些出乎意料,高溫淡季加上集中復產產能增加,供需出現失衡,尤其前期上漲較快的華中等地區,出現較大的促銷幅度,其他各地區則以持穩震蕩為主,企業仍有促銷議價行為。
在連續2個月的淡季盤整之后,步入8月份,生產企業醞釀漲價,并在沙河地區企業率先開會漲價,中旬華東、華北市場協調會上達成了共識,此次協調會號召企業半個月內上漲10元/重量箱,達到2元/平方米以上的漲幅,會后沙河、山東等多家龍頭企業連續調漲,華中、華東等地區迅速跟進,形成了一波較大的漲幅。雖普遍漲幅并未達到會前預期,但仍較為理想,執行情況良好,由于對接下來的金九銀十預期較大,下游出貨也較為順利,備貨心態較為積極。9月傳統旺季,在地區間的企業聯動提價,加上玻璃加工出口情況較好,帶動之下,接下來的金九銀十,玻璃延續上漲,但因2017年玻璃價位整體處在高位,加上下游需求并不理想,前期8月份的上漲透支了一部分需求,因此金九銀十的行情就顯得較為溫和,這種“小步慢跑”的上漲,使得金九銀十的成色較去年遜色一些,雖有各地區陸續召開行業會議提振,但漲幅仍不及預期。
11月份,沙河地區前期傳言的環保不合格將要停產的九條產線真的一一停產,引發了自沙河起大漲,輻射地區陸續跟漲的一大波淡季上行。在漲價中心沙河,出現了企業半天一個價,下游渠道一天漲價1元/平方米的狂熱行情。這一波上漲帶動了周邊地區的上行。在后期步入年底之后,南方地區趕工,部分地區仍有上漲動力,北方地區冬儲價格達成共識,價格重心尚可,推動了東北地區玻璃企業的上漲穩價。
影響因素分析
2017年玻璃上漲的第一個主力隊員就是沙河9條產線的停產,自9月份,市場上即流出文件顯示,沙河地區有九條產線因環保不達標需要關停或者整改,由于玻璃產線的整改周期較長,而此次集中停產的九條產線若一一落實,將減少年產能3480萬重箱,約占本地區在產產能的20%多,占全國有效浮法玻璃產能的比例也達到3.72%左右,將直接改變地區的供需結構。而在11月份,這九條產線停產一一落地,輻射地區立即響應上調報價,甚至出現了地區性的下游和貿易商抬價搶貨,從而引發了從沙河而起,全國蔓延的一大波淡季上行。
第二個外援獎則要頒給地區間不斷召開的行業協調會,2017年總體來看下游房地產繼續重拳嚴控,建筑玻璃需求延續清淡,而行業會議的不斷召開,以及企業的小幅慢調動作,保證了玻璃在淡季未出現大幅下滑的局面。尤其以八月份的華東、華北玻璃協調會上,企業聯動形成了一波總體在0.8-1元/平方米的較大漲幅,為金九銀十提前拉開了大幕。
第三批主力隊員則是下半年以來整個大宗商品的行情好轉,由于2017年環保整治成為“史上最嚴”,史上最嚴限運,史上最嚴控產,史上最嚴巡查,以及最大規模的采暖季限產,最長時間的錯峰,一定程度上使得玻璃上游大宗原材料價格大幅攀升,主要上游產品純堿下半年最大上漲幅度達43%、石油焦全年綜合上漲18.65%、天然氣下半年綜合暴漲182%,這些成本上漲給玻璃價格提升提供了動力。
產能變動方面,據生意社不完全統計顯示,2017年1-11月份,全國一共冷修停產了22條產線,復產了13條產線,新建點火了3條產線。

據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11月份,我國玻璃產量6093萬重量箱,同比下降了3.5%,創下年度最大降幅,1-11月總產量73211萬重量箱,同比增長3.9%,前11個月月產量均漲幅3.2%左右,據生意社預計,2017年全年產量或在7.9-7.95億重量箱之間,破8的可能性不大,年度產量同比增長預計在2.5%-3%左右。

從數據上可以看出來,和去年相比,2017年玻璃產能和產量縮減較為明顯,產量來看,同比逐月呈走低的態勢,尤其在10月份,同比下跌到0以下,在11月份達到全年最大降幅。

產業鏈行情
上游:2017年純堿行情上半年延續下行,因主要下游玻璃上半年運行持續平穩,多按需采購為主,企業多出貨不暢,市場人士多呈現謹慎觀望狀態。下半年,純堿經歷了一波井噴式上漲,上漲的原因有四方面:一是8月25日青海西寧純堿會議的召開,要求純堿送到價格不低于1900元/噸,重質純堿送到價格不低于2000元/噸,企業為了響應號召,紛紛開始調漲價格;二是受環保影響,多數純堿企業開工受限,市場貨源緊張,市場供不應求,據有關數據統計,全國純堿庫存18萬噸,已經達到嚴重庫存低位且因環保因素純堿采購上游原料困難,需要遠距離進行原料采購,運輸成本增加;三是下游浮法玻璃采購情況較好,但是因純堿供應量的減少,已經難已維持浮法玻璃的需要,市場出現有價無貨的局面;四是傳統旺季的到來,也對純堿價格上漲有助推作用。步入年底,因玻璃需求進入淡季,加上純堿廠家開工率較高,供應充足,純堿價格有所回調。

下游:2017年1-11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00387億元,同比名義增長7.5%,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68670億元,增長9.7%,增速回落0.2個百分點。住宅投資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為68.4%。

11月份,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簡稱“國房景氣指數”)為101.63,比10月份提高0.14點,也是2017年全年最高值。

行業:11月29日建材指數為1078點,較昨日上升了7點,創下周期內的歷史新高,較2016年02月24日最低點714點上漲超過50.00%。(注:周期指2011-12-01至今)從建材指數上看,2017年全年穩中震蕩走高,秋季板塊總體走勢良好,與之相對應的是大宗商品的全面復蘇,而黑色系的瘋漲帶動也功不可沒。年度指數高點在點。

宏觀:據統計顯示,2017年11月份,制造業PMI為51.8%,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同期,非制造業PMI較上月回升0.5個百分點至54.8%。此前市場普遍預期這兩項數據均為回落趨勢。11月份PMI指數小幅回升,表明經濟平穩增長特點進一步明顯。四季度經濟企穩態勢進一步鞏固,向好發展態勢更為明顯。市場需求上升,價格回升,市場環境持續改善,企業開工率提高,這種整體向好發展態勢后期仍將延續。
期貨板塊走勢
在商品期貨板塊,2017年總體和現貨走勢相同的是重心上移,而在沙河產能縮減刺激之下,玻璃合約大漲,11月20日FG1801合約一舉突破1500元/噸,創下2013年3月以來最高,盤終收報1512元/噸,漲3.63%,月度累計上漲14.81%。

三、后市預測
接下來的2個月是節日淡季,預計多數廠家將在1月中下旬開始放假,市場購銷轉淡,在2月下旬之后市場逐步恢復,就目前來看,上游成本端漲跌互現,市場需求處于淡季,下個季度玻璃或將維持弱勢持穩的行情,下方空間不大。從中長期來看,產能縮減帶來的利好是實質的,在成本提升,產能縮減的情況之下,玻璃下行概率不大,大概率將保持穩中走高的良好走勢。
以上僅是生意社基于多年來玻璃行業發展的常規規律和一些客觀數據得出的預測結論,2018年玻璃將走出一個什么走勢,請繼續關注生意社,更多數據行情請在微信端搜索公眾號“生意社數據”或“sys100ppi”,歡迎咨詢,歡迎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