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玻璃業污染堪比鋼鐵水泥利益為先污染黑洞誰埋單
玻璃行業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從全國玻璃行業燃料情況來看,最主要有四種,分別是天然氣、重油、煤炭、石油焦粉。其中天然氣屬于輕污染對環境危害最小并且排出來的廢氣無需脫硫,重油則屬于中度污染排出的廢氣需要脫硫,煤炭與石油焦粉則屬于高度污染排出的廢氣若沒有脫硫對環境的危害非常大。”
他還表示,“像沙河這個地方,生產玻璃以燒煤炭為主確實因為其所屬的環境所決定的,這里有著豐富的煤炭資源,如果沙河這些工廠燒天然氣是非常難的,首先硬件設施等就不具備。但燒煤就并不代表可以完全不顧及環保這個問題,最起碼這些工廠的環保措施脫硫、除塵等裝置是必須要用上的,而且有條件的話也應該使用重油這種污染相對較少的燃料。”
“為什么這么多的玻璃公司會采用以煤、石油焦粉等這些作為主要的燃料,道理很簡單就是企業為了節約成本,成本與企業是緊密聯系的,而環境保護在企業的眼中則顯得是不速之客。”
該人士簡單地給記者算了算四種燃料間的經濟帳。同一條500t/d(日熔量)浮法玻璃生產線,如果以標準煤作為燃料,全年消耗量約為54750噸/年,每噸煤的價格大約為500元,那么全年總共的燃料費用就約在2800萬元。
若以石油焦粉作為燃料,全年消耗量為35200噸/年,目前每噸成品石油焦粉的價格約為1900元/噸,那么全年總共的燃料費用就約在6688萬元。
以重油作為燃料,全年消耗量約為32000噸/年,目前重油市場價格約在4000元/噸,那么全年總共的燃料費用約為12800萬元。
最后若以天然氣為燃料,一噸玻璃需要燃燒的天然氣約花費740元,那么一年下來一條500t/d(日熔量)的浮法玻璃需要花費的天然氣金額約為13500萬元。
由上述就可簡單看出,這四種燃料之間所產生的成本金額上的費用是存在如此之大的差別。而且這還沒有加上設備的維護費用、電費等其它與生產相關的費用。
“燃料成本之間的經濟賬簡單地說明了為什么有那么多的企業愿意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而使用這些高污染但成本低的燃料。要改變這種狀況任重道遠,這只是玻璃業的狀況,玻璃業充其量而言只是整個工業里面的縮影。在很多行業都是這種情況下,環境保護與污染治理的問題確實要花較大力氣與時間去解決。”
深層次原因:多方利益的博弈
無論是企業污染偷排,或是選擇成本較低的燃料而不顧環境污染,還是當地監管部門對環保問題的一只眼開一只眼閉,這些現象無不是企業、地方政府、相關金融機構等多重利益博弈所表現的結果。
“當地政府肯定是希望不要有太多的企業倒閉,這對政府的稅收或者老百姓就業等相關方面都是有直接影響的。而這些企業就是通過犧牲環境來節約成本讓經營持續。在目前玻璃價格不容樂觀,產能過剩的情況下,許多玻璃企業本身的技術又跟不上,但又必須維持經營,只能通過降低成本這個渠道并且盡可能地不再進行投入,能維持多少天就算多少天。”在沙河玻璃廠工作的一位工人向記者表示。
“就是這樣的惡性循環,企業很難談得上產業轉型升級,當地政府也無法一時半會能夠從本質上來改變這種惡性循環的模式,因為利益被緊緊的綁在一起。”有環保行業的證券分析師認為。
中山市小欖鎮的一位居民則表示,“有一些工廠的經營都是有申請獲得來自銀行等金融機構等貸款的,那么如果企業倒閉了,貸款誰來埋單,各方之間的利益怎么兼顧,所以這也是政府等相關部門所考慮的問題。”上述中山市小欖鎮居民表示。
“玻璃行業的狀況是大工業下面一個縮影,有許多行業都面臨著類似的狀況,產能過剩,缺乏產業轉型升級的動力,嚴重污染環境、地方政府面臨管與不管的尷尬情況等等。這就是GDP的增長以環境污染為代價所得出的后遺癥。多方利益之間的博弈要打破然后取得一個新的平衡,是一個很長期的過程,但不管怎樣,必須要有好的開始才能談改變談未來。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綠色GDP能夠真正深入到企業,地方政府等日常生產、工作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