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玻璃生產工藝主要包括配料、熔制、成形、退火和切裁工序,這也決定了在玻璃的生產過程中具有高溫、危化品、粉塵和機械設備連續高速運轉的特點,導致在玻璃生產過程中存在高溫輻射、火災爆炸、玻璃劃傷和機械傷害等安全隱患。
高溫傷害與預防
玻璃生產過程中,用來融化玻璃的熔窯是放散大量輻射熱和對流熱的連續作業熱工設備,爐內溫度可達1450~1600℃。車間內氣溫較高,夏季平均氣溫更是在40℃以上,部分作業工人必須在高溫狀態下連續操作。這樣的環境,對于工人的生理機能有著嚴重的傷害。而工人因違規操作等導致的燙燒傷也是重要的安全事故隱患。
預防高溫對工人的傷害,玻璃生產企業應加強對車間的自然通風,在廠房的設計時要合理選擇車間方位和設置足夠的天窗,車間內工藝設備的布置要從整體考慮。及時對高溫作業的工人補充鹽分和水分,如提供含鹽飲料;采用金屬板等將熱源與操作工人隔開等措施。除此以外,玻璃生產企業還應加強并督促工人的自身防護,按照相關規范和崗位實際情況發放合格的全套勞動保護用品,包括防護服、防護帽、防護眼鏡和手套等,且嚴格要求工人正確佩戴。同時,嚴格要求工人遵守相關操作規程,明確崗位職責,采取獎懲的激勵措施,確保措施落實到位。
粉塵傷害及預防
玻璃原料的篩分、提升、運輸、稱量和混合等作業會產生粉塵,產生部位有配料車間、料倉加料口等處,工人接觸這些粉塵,如果防護不當或沒有佩戴防塵口罩或作業場所粉塵濃度過高,會發生粉塵傷害,嚴重的可導致塵肺病。
為了防止粉塵對人體的傷害,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配料生產過程盡量采用機械化、連續作業;配置相應的除塵系統,做好車間除塵工作;配料車間盡量布置在廠區主導風的下風側,與原料車間和熔窯相距不可太遠;室內建筑結構盡量減少易積塵的突出部分,多層廠房應有防止含塵空氣串流的各項隔離措施,地面應平整密實,適于沖洗和清掃;及時清除粉塵,滿足自然通風的有關要求;盡量選用粒度大于0.05毫米的原料;工人粉塵作業場所要穿戴好勞保用品;定期檢查車間空氣中的粉塵濃度,定期做好對工人的身體檢查等。
火災爆炸及預防
這里的火災爆炸,主要是因為玻璃生產過程中涉及到氫氣、天燃氣、焦爐煤氣等易燃易爆物質,這些物質的火災危險性均為甲類,且密度小于空氣易集聚于建筑物上方,遇到火源極易發生燃燒爆炸事故。另外,在點火初期,如果沒有按照規定程序點火,可能使爐內天燃氣或焦爐煤氣與空氣的混合比達到爆炸極限,引發爆炸事故。而壓力容器等由于超壓、安全閥失效等原因,也存在物理爆炸的危險,爆炸產生的沖擊波和碎片會導致建筑物、設備或人的傷害,并可由此引發火災等安全事故。
為此,玻璃生產企業在涉及上面物質的場所要設置氣體泄露檢測報警儀,報警儀除了要設置在釋放源的上方,還應在廠房內最高點氣體易集聚的地方設置。氣體泄露報警信號應發送至有人值守的控制室和現場操作室內,現場固定安裝的氣體檢測報警系統宜采用不間斷電源供電。
完善防爆電氣的設置,防止靜電。氫氣、天燃氣、焦爐煤氣火災危險性均為甲類,具有火災爆炸危險性,所以這些氣體區域必須配設防爆電氣設備,且其防爆電氣等級須符合相關要求。在涉及這類氣體的場所,要為操作工人配備防靜電工作服和防靜電鞋等,防止靜電積聚引燃氣體。
完善消防滅火設施。玻璃生產企業要嚴格按照相關防火規范要求,正確合理配備消防滅火設施,定期檢測,做好維護保養,確保完好有效。一旦氫氣、天燃氣、焦爐煤氣發生火情,應立即切斷氣源。如果不能切斷氣源,不允許熄滅泄露處的火焰。

玻璃劃傷及預防
玻璃劃傷工人是玻璃生產企業發生較多的一種安全事故,因為操作人員安全意識薄弱,加上設備的立體交叉運行等,安全事故隱患部位較多,主要發生在玻璃取板、成品運輸、碎玻璃處理、玻璃成品運輸設備檢修操作等部位,導致工人割傷手指、壓傷手臂等安全事故的發生。
防止玻璃劃傷工人事故的發生,重點要做好對工人的安全防護。特別是玻璃切割、拉邊、破碎等工藝流程,工人要嚴格按照規范要求做好必要防護,絕不能在這方面圖省事、任意蠻干,更不能有僥幸心理。運送半成品時,應用繩子捆綁牢固,嚴禁在叉車上站人扶玻璃,處理碎玻璃要佩戴防護用品,檢修設備要嚴格遵循操作規范。
機械傷害及預防
玻璃生產過程中,機械傷害多發生在投料機、皮帶機、破碎機、攪碎機、拉邊機等部位,以及特種設備導致的傷害,如擠壓、碰撞、剪切、切割等傷害。
機械傷害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機械自身存在安全隱患,二是操作人員違規操作或操作不當。具體包括:未對設備定期檢查整改,或對設備檢查不認真、發現故障未及時上報、未正確使用設備等;操作過程不符合操作規程要求、操作程序培訓不足、未經許可進入限制進入區域、維修過程電源接線不符合要求、維修設備使用前沒有進行檢查、現場設備管線標志牌懸掛不當等。此外,叉車、吊車等特種設備作業,包括超速行駛、鑰匙保管不當、設備使用前檢查不到位、作業過程操作不當等,為安全事故的發生埋下隱患。
為了防止機械設備“帶病”作業,玻璃生產企業要設置專門的管理人員,對機械設備進行定期和日常相結合的檢查與保養維修,對失效和需要淘汰的設備、器材,及早安排更新計劃并更換。針對各特殊工種崗位,玻璃生產企業要進行崗位操作規程再培訓,提高特殊工種的操作水平,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取得相應資格,方可上崗作業。
加強安全管理
玻璃生產企業要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要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要安全。
加強日常監督管理,如玻璃生產企業班前班后會的必要性,時刻提醒工人注意安全,規范操作。做好日常巡查,發現安全措施不到位的地方及時指出整改,對于工人的不安全行為及時制止。
加強安全教育培訓。通過安全教育培訓,讓工人充分認識到違規操作和麻痹大意導致的嚴重后果。對于一些技術技能不夠嫻熟的工人,要加大培訓力度,嚴格規范操作;對于技術嫻熟的工人要反復叮囑和監督,切忌驕傲自滿。只有把安全放在心里、踐行于實際行動中,才能真正確保安全。
督促工人規范穿戴勞保用品。玻璃生產過程中,很多環節都存在潛在的安全危險,如高溫、機械傷害、玻璃割傷等,如果勞保用品佩戴不規范或未佩戴,很容易發生嚴重的安全生產事故。此外,企業要選擇正規渠道購買合格產品,并按要求儲存,并避免因儲存不當降低勞保用品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