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網絡消息顯示,玻璃市場整體呈回暖態勢。而2016年,玻璃企業也順利度過了一個繁榮時期。那么,根據過往幾年玻璃行業的發展趨勢,有人就關心起了玻璃行業2017年的態勢又如何走向。首先,先對過往幾年玻璃行業的走勢進行一個系統的回顧,感受一下玻璃市場的變遷吧!



歷經曲折的去產能
時間回到2009年,國務院圈定了六大產能過剩行業,玻璃行業赫然在列,當年的去產能工作以“喊口號”方式為主。隨后的幾年,幾大過剩行業的去產能工作也基本停留在喊口號階段,足見實際推行中所遇到的阻力之大。
到了2015年,去產能漸漸被擺到操作層面,在2015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去產能被列為2016年的首要工作任務,至此,去產能工作終于掀開了大幕。
2016年作為去產能元年,去產能的動作主要集中在鋼鐵和煤炭行業,如今一年過去了,盡管各級政府和企業在調整中遭受陣痛無可避免,不少企業在2016年實現了業績扭虧甚至盈利確是事實,去產能的成效有目共睹。

圖片來源:優品金融研究所
鋼鐵行業去產能回顧
2015年,我國粗鋼產能約為12億噸,粗略測算,產能利用率不足67%。而國際上通常認為,產能利用率在75%以下即可稱之為產能過剩。供大于求的矛盾突顯,鋼價持續低迷,企業相繼陷入虧損,負債累累。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5年協會統計的重點大中型企業平均負債率超過70%。
鋼鐵行業作為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產業,去產能同時面臨著市場波動、債務處理、職工安置、資產核銷等多重挑戰。
通過比較2016年國內的鋼鐵產量以及我的鋼鐵網相關價格指數數據,不難發現,鋼鐵產量與鋼材價格兩者的走勢比較微妙,通過行政手段去產能的直接結果是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鋼材價格上漲,因為盈利預期,反過來又刺激了企業復產。影響鋼材價格走高的重要因素還有上游原材料(鐵礦石、煤炭)漲價等,但去產能確是不容忽視的因素。
另外,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看外圍對國內鋼鐵去產能的反應。2016年韓國鋼企浦項制鐵(POSCO)的業績并未出現無大幅增長,可是公司股價的期間漲幅卻高達58.57%,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益于中國鋼鐵業大力去產能。

圖片來源:優品金融研究所
有觀點認為國內去產能間接利好國外同行,短期來看確實是這樣,可是如果從產能利用率、行業集中度以及鋼材產品質量等方面綜合考慮,去產能對于做大做強我國的基礎行業不僅必要,而且十分迫切。
寶鋼武鋼的重組,鋼鐵央企示范帶頭,可以看到,中央在去產能方面的決心和政策力度都是空前的,而截至2016年10月底,鋼鐵行業也提前完成全年去產能的目標任務。將去產能的范圍擴展至更多基礎行業,可以激發更多行業的活力,從而有效提升這些基礎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國內玻璃行業現狀
(1)行業集中度低,競爭激烈
企業數量多,產品同質化嚴重。首先,玻璃易碎的物理性質以及倉儲運輸的成本高昂,共同決定了玻璃產品的銷售半徑有限;其次,行業準入門檻不高、中低端產品線的資金和技術壁壘較低,導致潛在進入者較多,競爭激烈。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浮法玻璃生產線中普通產品線占比約八成,優質產品線占比不足一成,行業競爭主要集中在低端產品。因此,大小廠商遍地開花,分食市場份額。
?。?)周期性波動頻繁,企業被動
玻璃行業屬周期性行業,與下游的房地產業的景氣度關聯較高,生產成本則隨著上游原材料和燃料的價格而波動,總體來看,玻璃生產企業在產業鏈中處于比較被動的地位。


圖片來源:優品金融研究所
?。?)產能結構性過剩,高端不足
據測算,平板玻璃產能利用率的合理區間應為80%-90%。目前國內的平板玻璃總量過剩,主要集中在建筑用普通浮法玻璃嚴重過剩,多數產品附加值低,仍處在價值鏈低端和從屬地位。
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在高端產品領域,國內產能明顯不足,這一方面歸因于前期我國戰略新興產業總體規模較小、應用不足,用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值占行業總量也不足10%,國內企業提前布局意愿不強;
另一方面則是由于高端產品線對資金、技術、設備要求更高,企業跟進換代升級的成本也被推高,導致部分高端汽車玻璃、高速列車和飛機用超硬玻璃、硼硅酸鹽防火玻璃、電子工業用超薄玻璃等還需要進口。

圖片來源:優品金融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