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月9日召開的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等6家單位共同完成的“超薄信息顯示玻璃工業化制備關鍵技術及成套裝備開發”成果,被授予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國家科學技術獎由國務院設立,是我國最高級別的科技獎項,專門授予在各個領域實現重大技術突破、做出創造性貢獻的中國公民和組織。繼2011年超白光伏玻璃、2013年浮法玻璃微缺陷控制與節能關鍵技術之后,這是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獲得的第三個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項目第一完成人、國際玻璃協會顧問委員會主席、浮法玻璃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彭壽作為項目獲獎代表,赴人民大會堂參加了頒獎大會。



超薄信息顯示玻璃是電子信息顯示產業所需的關鍵核心材料,廣泛應用于信息通倍、智慧城市、國防科技等領域。其研發過程需要多學科、多領域的高度復合集成,工藝技術復雜,生產難度大,核心技術長期被美國、日本的少數幾家公司所壟斷,造成我國光電顯示產業鏈關鍵環節嚴重缺失,產業發展長期受制于人,產品價格常年居高不下。打破壟斷,開發超薄信息顯示玻璃成為國家光電顯示產業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
針對這一現狀,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從上世紀90年代起開展原料提純、玻璃成分及配方等關鍵核心技術與裝備的科技攻關,成功開發出變量熔化、等梯度溫降成形等關鍵技術與成套裝備,攻克并解決了微波紋和翹曲控制等諸多難題,穩定量產了國內最薄0.3mmTFT-LCD超薄玻璃基板和0.2mm超薄浮法電子玻璃基板,徹底改變國內觸控顯示所需0.5mm及以下超薄玻璃依賴進口的局面。并打通了完整產業鏈,形成了完整自主知識產權。

如今,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利用該技術先后建成了20余條超薄信息玻璃生產線,產品已在國內20余家主流面板企業批量應用,為下游產業降低成本約860億元,保障了國家電子信息顯示產業的安全。在項目負責人彭壽的帶領下,去年,國內首片0.15mm超薄浮法電子玻璃成功下線,刷新世界工業化生產紀錄;國內首片0.2mmTFT-LCD超薄玻璃基板成功下線,刷新國內薄型化生產紀錄。這對于引領中國玻璃邁向國際高端,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創新跨越具有重要意義。
“6年內三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集中體現了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以創新促發展、以創新謀未來、以創新轉化發展動能的生動企業實踐,反映了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引領中國玻璃行業核心技術創新發展的筑夢歷程。”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