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玻璃生產企業等待著的下游補庫高峰久候未至。盡管百般不易,玻璃企業仍然經受住了疫情散發、物流不暢的考驗,從驚蟄堅持到了芒種。當前玻璃生產企業庫存持續累積,僅次于2020年二季度高點為歷史次高;原燃料價格高企,現貨價格陰跌,行業大面積虧損的困境一時無解;南方雨水增多,戶外施工受到一定程度影響,下游本已偏弱的補庫需求或再度延后,陰雨天氣對庫存貨物質量擔憂更增加了行業的恐慌氛圍。6月上旬玻璃原片現貨價格再創調整新低,旬末部分廠家交割品報價跌破1700元/噸關口。
在現貨價格一路走低的同時,玻璃生產成本持續攀升。以主要燃料天然氣為例,6月9日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2年1―5月天然氣進口量同比下降9.3%,進口金額同比上升57.5%,可得1―5月天然氣進口均價同比上升73.65%。關鍵原料之一純堿價格保持漲勢,較年初低點高500元/噸,僅此一項抬升玻璃生產成本約100元/噸。卓創資訊最新數據顯示,不同燃料工藝的浮法玻璃生產利潤分別為-139.03元/噸(動力煤)、-22.76元/噸(管道氣),行業已進入全面虧損狀態且虧損面有進一步擴大的跡象,歷史罕見。如此困境下,玻璃企業該如何博弈?
困難面前企業應堅定信心,下好本手。堅信當前的困難狀況絕非常態,疫情防控態勢全面好轉有利于政策加力托舉經濟,全國統一大市場底子厚、政策回旋空間大,更大力度的經濟刺激政策正在路上。已售待竣工的房產建筑安裝資金需求會進一步得到保障,深加工訂單將加速釋放;老舊小區改造和城市更新推進節奏會進一步加快;居家辦公暴露家居環境短板,改善性住房需求或引領房地產新一輪復蘇。本手還應該包括主動挖潛,控制成本,豐富產品線,進行差異化競爭;與下游貿易商通力合作,做好庫存管理;充分應用期貨和現貨兩個市場,靈活把握更合適的出貨或賣出套保機會。
妙手需要自身努力,也需要行情的配合,此時條件正在逐步成熟。當前現貨價格已觸及部分玻璃生產線現金流成本,這些生產線大多有保溫效果下降單位能耗偏高的超齡窯爐。玻璃生產企業可以比較自身生產成本和盤面價格變化,把握機會于期貨盤面買入套保,然后可以從容安排冷修,同時不會錯過冷修期間的生產利潤回暖。此時加大科技投入,緊跟碳達峰碳中和導向推進節能降耗,將有利于企業在下一輪景氣周期占得先機。
俗手指的是似乎利于當下,然而實為錯招;當前排在第一位的大概是于成本線下方超額賣出套保了。對于企業來說,行情下行期間似乎加倍得利,但終究價格會圍繞成本和價值波動,成本線下方空間有限;一旦行情受宏觀環境、行業運行狀況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超預期上行,沒有現貨端與之對應的超額虧損將是企業難以承受的。
原料經歷1600℃的爐溫才能成為晶瑩剔透的玻璃,相信玻璃行業也一定能浴火而出,光彩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