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截至4月15日,已有29家光伏上市公司發布2021年年報,除7家虧損外,其余22家全部實現盈利,占比達75.86%。產能擴張及行業快速發展是業績向好的主要原因。硅料端量價齊升,上游企業業績大增。因原材料漲價,終端需求不振,部分下游企業利潤被擠壓。
業內人士預計,隨著今年“雙碳”戰略推進、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風口的提速,終端裝機需求放量有望帶動光伏玻璃的銷量增長。此外,通過布局上下游,保障配套供應將成為行業發展的趨勢。
上游擴產提振業績
Wind數據顯示,從凈利潤增速來看,目前最高的是金開新能,公司2021年實現歸母凈利潤4.06億元,同比增長620.56%。公司稱,業績增長受益于光伏等新能源場站核準裝機量同比增長129%,以及2020年扣非凈利潤基數較低等因素。
凈利潤增速在200%-600%之間的是金晶科技和三孚股份。玻璃龍頭金晶科技實現凈利潤13.07億元,同比增長295.10%,主要原因是2021年玻璃、純堿價格上漲,公司主要產品毛利率上升。
凈利潤增速在100%至200%之間的公司有6家,分別是雙良節能、奧特維、蘇州固锝、銀星能源、特變電工和金博股份。
單晶硅還原爐生產商雙良節能受益于硅料環節的大規模擴產,2021年實現歸母凈利潤3.1億元,同比增長125.68%。公司表示,在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推動下,國家制定的節能減碳和新能源替代目標正在持續落地,公司節能節水系統和光伏新能源產業均迎來較大的發展機遇,公司既有產品的盈利能力顯著提升、光伏新投產業進展迅速。
由于硅料價格大漲,硅料龍頭特變電工盈利能力顯著提升。2021年,特變電動實現歸母凈利潤72.55億元,同比增長196.34%。
下游企業盈利空間受擠壓
受上游硅料端漲價的影響,2021年光伏終端需求不振,利潤受到了擠壓。以亞瑪頓為例,由于硅料價格大漲以及鳳陽光伏玻璃加工產線產能未達預期,公司2021年營收同比增長12.71%,但凈利大降60.80%。
公司表示,受大宗物料價格上漲及光伏玻璃產能快速擴張的影響,光伏玻璃價格自2021年二季度開始大幅下降;同時,公司在鳳陽新建的光伏玻璃深加工產線處于產能爬坡期,光伏玻璃的產量以及成品率均未達到預期,因此對該產品的盈利能力造成一定影響。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光伏玻璃行業處于周期底部,但隨著今年“雙碳”戰略推進、BIPV風口的提速,終端裝機需求放量有望帶動光伏玻璃的銷量增長,行業或迎來觸底反彈。
硅片生產商中環股份2021年先后與保利協鑫、大全能源等簽訂長協合同,鎖定未來3到5年的硅料供應。不過,業內人士認為,面對硅料價格居高難下,中環股份作為下游方,在利潤方面難免受到上游擠壓,這也倒逼中環股份加碼上游投資,保障供應配套。
中環股份日前宣布,公司及TCL科技與內蒙古自治區及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達成合作,將在呼和浩特市投資建設中環產業城項目群。項目群總投資約206億元,規劃和建設內容包括產能12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半導體單晶硅材料及配套項目、國家級硅材料研發中心項目。
硅料價格上漲,使得光伏支架、組件供應商愛康科技業績同樣出現虧損。2021年,愛康科技虧損達4.2億元,2020年同期盈利3000萬元。其虧損原因包括硅料價格高企、出售高毛利電站,以及公司對老舊產線、存貨計提減值和信用減值。
對于出售電站后的業務展望,愛康科技表示,未來戰略方向將明確聚焦新能源高效制造和智慧能源服務兩大核心主業。其中,新能源制造發展以高效異質結電池及組件為核心、邊框支架為支撐的高效制造產業。
異質結市場發展前景可期
硅片新勢力京運通和異質結電池設備龍頭邁為股份分別受益于新增光伏裝機需求的高增長,以及N型電池產能的逐步放量。2021年,京運通實現營收55.26億元,同比增長36.23%;實現凈利潤8.28億元,同比增長88.17%。
2021年,邁為股份實現歸母凈利潤6.43億元,同比增長62.97%。作為異質結電池整線設備提供商,2021年公司斬獲大規模的異質結核心設備訂單,其國內核心客戶包括金剛玻璃、通威股份等。
在近期的機構調研中,邁為股份表示,異質結設備產能目前處于超負荷狀態,募投項目一期85畝土地已獲施工許可,預計今年底、明年初有望投產。預計2022年異質結整體市場擴產計劃為20GW-30GW。
根據CPIA的預測,2022年異質結的新增產能達到13GW。3月17日,邁為股份表示,公司聯合澳大利亞金屬化技術公司SunDrive利用可量產工藝在全尺寸單晶異質結電池上轉換效率達到26.07%,引發市場熱議。東吳證券表示,異質結量產工藝突破26%轉換效率,降本增效將驅動行業加速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