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料精度達到千分之一的電子秤配料系統;由20余種5000多噸耐火材料等組成的熔窯;由計算機程序判定等級,由8臺高清攝像機連續監測的智能檢驗檢測以及切割系統;9臺負責玻璃分裝的智能機器人;國內最先進的煙氣環保處理系統……

近日,在濃厚的春節氛圍下,遂川縣工業園區東區的恒鑫玻璃有限公司廠房內,工作人員正忙著對生產線進行全面聯調聯試。
這條科技感十足的生產線,僅主線就長達400多米。目前全國同等規模和裝備中僅有4條,這是全省唯一一條。按照計劃,等春節后,招完工,產線就將正式啟動。投產后將連續8至10年24小時全天候不間斷生產。

“玻璃越薄,難度就越大。我們厚度最薄的僅有0.75mm,相當于一片鵝蛋蛋殼那么厚。”企業總工程師劉新波是一名資深技術員,從事玻璃行業30余年,其參與研發的“超薄電子浮法玻璃成套技術和裝備”2006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據其介紹,企業采用的是國際先進的“中國洛陽第二代提高型浮法玻璃生產技術”,主攻0.75—3mm電子級超薄浮法玻璃。“玻璃液在錫槽工序通過16對拉邊機、主傳動等外力的作用下實現拉薄,這個過程控制非常精密嚴格,也是我們的技術核心所在。所以我們還設置了一個中央控制室,不僅可以看到溫度、壓力、流量、速度等工藝參數,還能看到現場監視和熱工設備內部的工況。”劉新波介紹,目前企業已組成了一支有著30余名專業技術人才的團隊,產品主要應用于智能設備儀表、數碼產品觸摸屏、新能源汽車玻璃等新興領域。
緣何這樣一條高智能化的高端制造產線選擇落戶遂川?
“我們看上的就是遂川的硅基新材料產業和吉安發展迅速的電子信息產業。我們廠房附近就是遂川本地的硅基新材料企業,原材料供給非常方便,我們每天要用150噸硅砂。”公司總經理朱鑒祺介紹,遂川本地豐富的硅礦可為企業提供硅砂、白云石、石灰石、長石等優質原材料。而企業本身作為電子信息觸控顯示產業鏈中的一員,加入吉安的電子信息產業,不僅能實現集群效應,而且能就近與吉安的觸控顯示企業對接,擴展市場。
作為全市電子信息產業新增的一員,企業不僅有助于遂川硅基材料產業鏈和我市電子信息觸控顯示產業鏈的延伸,而且項目達產達標后,可年產超薄浮法電子級玻璃90萬重量箱,主要銷往江蘇、浙江、廣東等國內市場及出口國外市場,工業總產值達5億元,年納稅1000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