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綠色建筑系列報告第一篇中,我們提出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綠色建筑作為節能減排重要方式,重要性將持續提升,并從綠色施工(裝配式建筑)與綠色建材(防水材料、石膏板)兩個維度進行探討分析。本篇報告我們以玻璃建材為研究對象,一方面環保限產背景下,玻璃新增產能受限;另一方面在綠色節能理念推動下,光伏玻璃、節能玻璃等深加工玻璃發展方興未艾。為此本篇報告我們從玻璃行業供需格局出發,在此基礎上探討玻璃各細分領域未來發展前景。
一、玻璃概覽:浮法工藝生產為主,下游地產需求居多
1.1玻璃類型:浮法制作為主,分平板玻璃與深加工玻璃
玻璃是一種非晶無機非金屬材料,具有透光、透明、保溫、隔聲,耐磨、耐氣候變化等性能,一般是用多種無機礦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鋇、石灰石、長石、純堿等)為主要原料,加入少量輔助原料制成。玻璃制作工藝以浮法為主,按加工與否分為平板玻璃與深加工玻璃。根據是否需要加工,玻璃可分為平板玻璃與深加工玻璃:1)平板玻璃也稱白片玻璃或凈片玻璃,根據制作方法又可分為浮法玻璃、引上法玻璃、平拉法玻璃、壓延法玻璃四種,其中,浮法玻璃通過熔化的玻璃液漂浮在熔融的錫液面上成型,因具有厚度均勻、上下表面平整平行、生產率高等優勢,成為玻璃制造最主流的方式;2)深加工玻璃由普通平板玻璃深加工處理得到,包括鍍膜玻璃、鋼化玻璃、夾層玻璃、中空玻璃等,以滿足產業鏈下游對玻璃鋼化、熱彎、鍍膜、空腔、夾層等不同類型要求。

產業鏈:上游為建材、化工,下游以房地產為主
玻璃上游行業主要涉及建材類與石油化工類。建材類包括石英砂、石灰石、白云石、芒硝等,石油化工類主要包括純堿與燃料(天然氣、重油、煤制氣等)。從浮法玻璃成本結構看,占比高且彈性較大的項目為石油化工類,純堿占20%-30%,燃料占30%-40%,其中燃料以天然氣居多,同時為應對燃料價格波動,玻璃生產企業通常為生產線配備兩套或更多的燃燒系統。

玻璃下游需求主要來自房地產,其余來自汽車、光伏、電子等行業。從玻璃行業下游需求結構看,我國玻璃下游需求約75%來自于房地產,10%左右來自于汽車行業,10%左右來自光伏、電子等產業,5%左右用于出口。

區域分布:區域生產屬性強,冀粵鄂為主要產地
玻璃生產線多布局于原材料產地或消費地,冀粵鄂為主要產地。因玻璃價值量不高,并且易碎導致運輸成本高,導致玻璃生產具有較強的區域特點,生產線多布局在原材料產地或消費地區。2020年河北、廣東與湖北的平板玻璃產量分別為13728萬重量箱、9964萬重量箱、9585萬重量箱,占全國平板玻璃產量比重分別為14.5%、10.5%、10.1%。

平板玻璃:政策嚴控新增產能,竣工高峰支撐需求
2.1供給層面:政策嚴限新增產能,在產產能整體穩定
2016年以來,國家嚴格限制玻璃行業新增產能。受2009年“四萬億”政策與13-16年經濟“穩增長”政策推動,我國的平板玻璃行業經歷了09~10年和12~14年兩輪產能投放高峰期,行業產能過剩問題日益凸顯。201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提出2020年底前嚴禁備案和新建擴大產能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建設項目;2020年1月,工信部印發《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操作問答》,要求位于環境敏感區的平板玻璃建設項目,產能置換比例分別至少為1.25:1,已停產兩年或三年內累計生產不超過一年的平板玻璃生產線不能用于產能置換。
目前玻璃行業已明確禁止純新增產能,新建產能須要通過存量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

行業進入冷修高峰期,亦對玻璃在產產能形成約束。浮法玻璃制造具有高溫、連續、不間斷的生產特性,玻璃熔窯壽命一般為8-10年,到期需進行冷修且復產成本較高,一旦開窯難以隨時關停,須全天候運轉生產,導致玻璃短期供給相對剛性。2009-2014年玻璃生產線投產較多,按照8-10年窯齡冷修周期測算,推算2017-2024年玻璃行業將處于冷修高峰期。2016-2020年,全國浮法玻璃冷修日熔量從1.65萬噸升至2.96萬噸,占浮法玻璃總日熔量比重從7.8%升至12.7%。

政策嚴限新增產能疊加冷修高峰期,近年玻璃在產產能增幅不大、整體穩定。2015-2020年浮法玻璃總產能從12.33億重量箱微增至14.02億重量箱,在產產能從8.6億重量箱微增至9.4億重量箱,產能利用率從70%降至67%;生產線總數從348條增至384條,其中開工數從222條增至246條。

需求層面:與房地產關聯度高,整體需求穩中趨升
n步入竣工周期,地產玻璃需求維持高位
玻璃需求主要來自房地產業,行業景氣度與后者關聯度高。由于我國玻璃行業下游需求主要集中在房地產,長期以來需求變化是決定玻璃行業景氣周期的關鍵因素,玻璃產量亦與房地產投資、竣工具有較強的關聯性。

受益地產投資保持韌性,近年玻璃產銷平穩增長。國內持續推進玻璃行業供給側改革、淘汰過剩產能的同時,受益于房地產投資保持韌性,玻璃產銷呈現平穩增長態勢。2016-2020年,我國平板玻璃產量從8.0億重量箱增長至9.5億重量箱,浮法玻璃銷量從5.9億重量箱增長至6.1億重量箱。

往后看,隨著房屋竣工高峰來臨、老舊小區改造加速,來自地產端的玻璃需求將維持高位:
第一,剛性 交房約束下,全國房屋竣工回升趨勢明確。2017-2021.5年全國期房銷售達62.9億平,遠高于同期竣工(41億平),按照2-3年的交付周期,前期銷售期房將逐步步入到竣工周期,2021年1-5月全國房屋竣工2.8億平米,同比增長16.4%。而玻璃主要應用于竣工前期,隨著房屋竣工高峰來臨,將帶動玻璃需求維持高位。
第二,老舊小區改造進入加速期,有望增加建筑玻璃需求。據住建部統計,全國共有老舊小區近17萬個,建筑面積約40億平方米。2020年國務院出臺《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到“十四五”期末,力爭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第三,采光要求提高與多層玻璃應用,亦將增加單位建筑面積玻璃需求。隨著居民對房屋采光要求逐步提高,同時“碳中和”目標下建筑節能標準要求提高,節能效果更優的雙層乃至三層玻璃應用有望逐漸推廣,亦有望提升單位建筑面積對玻璃的需求。

全景天幕等新概念推廣下,汽車玻璃需求空間仍存
汽車玻璃強調防護性能,根據所處位置分為前/后擋風玻璃、側/天窗玻璃。汽車玻璃作為汽車車身附件一部分,具有重要的防護作用。從玻璃類型看,汽車玻璃以夾層鋼化玻璃和夾層區域鋼化玻璃為主,可承受較強沖擊力;根據所處位置,汽車玻璃可分為前擋風玻璃、側窗玻璃、后擋風玻璃和天窗玻璃四種。
近年國內汽車產量下滑背景下,汽車玻璃行業增長有所放緩。汽車玻璃市場主要包括增量的新車配套市場(OEM)與存量的售后維修市場(AM);其中以新車配套市場為主,主要受當年汽車產量影響;售后維修市場主要取決于汽車保有量與平均損壞率。從國內汽車玻璃龍頭福耀玻璃發展看,2011-2020年福耀玻璃汽車玻璃業務收入從87.5億元增至179.4億元,CAGR達7.4%;2019-2020年受國內汽車產量下滑影響,公司汽車玻璃業務收入增速轉負。

往后看,人均汽車保有量低,疊加全景天幕等技術應用,汽車玻璃需求仍存較大空間。一方面,國內人均汽車保有量相比發達國家仍具提升空間,2020年美國每百人汽車擁有量超過80輛,歐洲、日本每百人汽車擁有量約50-60輛,遠高于國內20輛左右的水平。隨著國內經濟持續發展、城鎮化與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中長期國內汽車市場仍具增長潛力。另一方面,隨著消費者對安全舒適、節能環保、造型美觀等要求提高,全景天幕等技術有望逐步普及,帶動單車配套玻璃用面積提升。據觀研天下估計,2012-2019年全景天窗滲透率從1.96%升至40.54%。

2.3行業展望:短期緊平衡仍將延續,集中度仍具提升空間
短期緊平衡仍將延續,玻璃價格仍將維持高位。2020年年初盡管受疫 情沖擊,玻璃價格有所回落,但隨著疫 情逐步得到控制,地產趕工潮及竣工高峰來臨,2020Q2以來玻璃價格快速上行。截止2021年6月,全國普通浮法平板玻璃市場價格達2867元/噸,較2020年低點上漲114%,較2020年末上漲23%。展望未來,在供給端新增產能受限,地產步入竣工周期帶來需求釋放的背景下,預計短期玻璃行業供需仍將維持緊平衡,玻璃價格有望維持高位。

浮法玻璃產能前十企業市占率約四成,未來仍具提升空間。從行業格局來看,2020年末前十企業浮法玻璃日熔量總產能合計值占全國總產能比重為40.6%,在產產能合計值占全國在產產能比重為45.7%;其中,行業前三企業為信義玻璃、旗濱集團、南玻集團,總產能市占率分別為7.9%、5.4%、4.3%,在產產能市占率分別為11.2%、7.2%、5.3%。政策淘汰過剩產能的同時,亦推動玻璃行業整合重組。201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在供給側截長補短、壓減過剩產能,有序推進聯合重組,改善企業發展環境,到2020年平板玻璃產量排名前10家企業的生產集中度要達到60%左右。相比國務院辦公廳文件要求,目前玻璃行業產能集中度仍具提升空間。

三、深加工玻璃:光伏、電子、建筑節能領域空間廣闊
3.1光伏玻璃:短期供需或延續寬松,長期受益光伏終端需求增長
光伏玻璃為光伏組件重要組成部分,制作工藝以壓延法為主。光伏玻璃亦稱“光電玻璃”,指應用在太陽能光伏組件上的玻璃,具有保護電池片和透光的重要價值。根據所處位置,光伏玻璃可分為包括蓋板(面板)玻璃和背板玻璃;根據制作工藝,光伏玻璃可分為壓延法玻璃與浮法玻璃,因對透光度要求高,一般以壓延法制作為主。
受益光伏產業快速發展,我國光伏玻璃產量持續增長。光伏玻璃作為光伏組件不可或缺的材料,需求端與光伏組件的裝機量密切相關。隨著光伏發電技術不斷成熟,光伏平價上網逐漸成為現實,推動光伏產業快速發展。截至2020年底,中國光伏發電累計并網裝機量253GW,遠超“十三五”規劃105GW目標。受光伏組件裝機量帶動,2013-2020年,我國光伏玻璃產量從2.2億平米升至5.5億平米,CAGR達13.7%。


2020年以來光伏玻璃價格先升后降,2021H2供需格局或逐步改善。2020年光伏玻璃價格大幅上漲,3.2mm鍍膜價格從年初29元/平米漲至43元/平米,主要因供需兩端失衡。供給方面,2020H1疫 情沖擊下,部分光伏玻璃產能提前進入冷修;需求方面,隨著疫 情控制后需求復蘇,雙玻組件滲透率提升,疊加光伏補貼弱化下四季度存在搶裝潮,光伏玻璃需求大幅反彈。受光伏玻璃價格上升影響,2020年信義光能、福萊特兩大光伏玻璃龍頭毛利率超過49%,創近年新高。高盈利水平刺激下,光伏玻璃行業產能擴張步伐加快,其中福萊特和信義兩大龍頭2021年有望合計投產約1萬噸/日的光伏玻璃產能。隨著產能快速擴張,加上光伏產業鏈原材料價格走強帶來下游裝機節奏放緩,2021年3月下旬以來,光伏玻璃價格開始回落。展望后續,隨著光伏裝機需求逐步釋放、加上雙玻組件滲透率提升,預計下半年光伏玻璃供需格局或逐步改善,但整體仍將維持相對寬松局面。

中長期看,“碳中和”下光伏終端需求成長更具確定性,光伏玻璃亦將充分受益。碳中和”大背景下,光伏發電作為能源結構改革和能源替代的重要方向,光伏終端需求持續成長確定性進一步提升。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判斷,“十四五”期間,我國光伏年均新增光伏裝機或在70-90GW。光伏玻璃作為光伏組件重要材料,有望充分受益光伏終端需求成長。

雙玻組件滲透率提升,亦將帶動光伏玻璃需求增長。雙玻組件相比單玻組件發電量更高、生命周期更長、耐候性、耐磨性、耐腐蝕性更強。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統計,2018年雙玻組件的市場占有率僅為10%,2020年的雙玻滲透率已上升為29.7%,預計2023年占比將進一步提升至50%。隨著雙玻組件逐步替代單玻光伏組件,亦將帶動光伏玻璃需求持續增長。

3.2電子玻璃:國產替代空間廣闊,新能車等帶來新增量
電子玻璃包括顯示玻璃、蓋板玻璃等,其中高鋁電子玻璃多用于手機等電子產品。電子玻璃一般是指0.1~2mm厚度的超薄浮法玻璃,主要用于制作集成電路以及具有光電、熱電、聲光、磁光等功能元器件,目前技術及應用發展主要體現在手機、平板電腦、液晶電視、工控屏等終端顯示產品的顯示玻璃與防護蓋板玻璃。根據生產材料不同,電子玻璃可分為鈉鈣玻璃和高鋁玻璃,其中高鋁玻璃在抗劃傷、韌性和硬度等方面優于普通鈉鈣玻璃,被廣泛用于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
隨著智能手機等下游行業發展,電子玻璃市場規模逐步增長。2000-2020年我國手機產量從0.5億臺上升至14.7億臺,CAGR達18.1%。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下游產量增加,疊加手機大屏化、屏占比提高,帶動電子玻璃需求增長。據智研咨詢估計,2019年我國電子玻璃產銷量分別約8.26億平米、7.07億平米,市場規模約946.6億元,同比增長9.0%。


往后看,國內電子玻璃行業未來發展仍具看點:
一是電子玻璃生產長期被三家外企壟斷,國產替代空間廣闊。蓋板玻璃、面板玻璃等高性能電子玻璃生產屬于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長期被康寧、旭硝子及肖特三家國際玻璃龍頭壟斷。隨著南玻A、旭虹光電等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國內企業在高性能電子玻璃領域已有所突破,2014年東旭集團推出高鋁蓋板玻璃品牌“王者熊貓”,2020年南玻集團高鋁二代電子玻璃實現批量銷售,產品部分性能指標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隨著國家加大電子等基礎產業扶持力度,未來蓋板玻璃、面板玻璃等電子玻璃領域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二是車載顯示屏、背板玻璃滲透率提升帶來增量需求。隨著大屏幕手機逐步普及,無線充電、5G技術應用下玻璃背板需求增加,觸控屏在超級本與一體機中滲透率逐漸提升,新能源汽車推廣下汽車儀表盤、中控顯示、后座娛 樂系統、抬頭顯示等車載顯示系統應用增加,以及智能家居、智能醫療、在線教育等新興產業對智能終端的需求增長,電子玻璃需求未來仍具備增長空間。

3.3節能建筑玻璃:門窗耗能不容小覷,“碳中和”或加速推廣
國內建筑能耗水平高,節能關鍵在于門窗。我國建筑能耗約占全國總能耗三分之一以上,建筑單位能耗水平約為歐洲4倍、美國3倍。據張萌、陳旭等在《我國Low-E節能玻璃推廣應用現狀分析》(2018)測算,通過門窗傳熱能源消耗約占建筑能耗28%,通過門窗空氣滲透能源消耗約占27%,門窗能耗合計占建筑能耗55%,因此建筑節能關鍵在于門窗節能。節能建筑玻璃隔熱、遮陽性能良好,其中Low-E玻璃為重要類型。節能建筑玻璃是以玻璃原片為基材,采用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及其組合對玻璃進行再加工,制成具有新的結構、功能或形態和高附加值的玻璃制品。節能玻璃具有美觀、安全、節能等優點,主要應用于建筑門窗、玻璃幕墻等領域,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能耗;根據制成工藝主要分為鍍膜玻璃、中空玻璃、夾層玻璃等,鍍膜玻璃中應用最廣泛的為Low-E玻璃。據張萌、陳旭等測算,按全國每年新安裝門窗4億平米估算,若都采用Low-E玻璃,相比普通中空玻璃窗,每年可節能870萬噸標煤、減少NOX和SO2排放8萬噸、減少溫室氣體CO2排放2100萬噸,16個月的節能量相當于我國浮法玻璃行業1年總能耗量。從滲透率看,我國Low-E玻璃使用率遠低于德國等發達國家。Low-E節能玻璃自上世紀70年代末在歐美推廣以來,已在發達國家得到廣泛推廣。據張萌、陳旭等估計,節能玻璃在歐美發達國家普及率已超過80%,遠高于國內(約12%)。

“碳中和”目標下政策有望繼續支持,未來節能玻璃市場潛力巨大。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降低建筑能耗和碳排放量,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刻不容緩。早在2015年,住建部、工信部在《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方案》中就提出大力推廣節能門窗,新建公共建筑、綠色建筑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應使用低輻射鍍膜玻璃、真(中)空玻璃等節能門窗;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中,亦要求提高建筑節能標準,推廣應用低輻射鍍膜(Low-E)玻璃板材、真(中)空玻璃等。隨著國家相關法規陸續出臺和監管不斷趨嚴、消費者對節能環保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未來節能玻璃在建筑領域滲透率有望不斷提升,除公共建筑、民用住宅新建項目之外,龐大的存量建筑節能改造、二次裝修亦存在大量需求,未來節能玻璃市場空間不容小覷。

四、投資建議
隨著國家嚴控玻璃新增產能、供給端受限,而下游房地產步入竣工高峰期帶來玻璃需求釋放,短期平板玻璃行業供需或維持緊平衡,價格有望維持高位,玻璃生產企業將充分受益,疊加政策支持行業集中度提升,玻璃龍頭企業未來發展更具前景。從細分應用領域看,“碳中和”目標下,光伏終端需求增長確定疊加雙玻組件滲透率提升,光伏玻璃未來市場空間廣闊;建筑節能趨勢下Low-E等節能玻璃滲透率有望逐步提升;電子玻璃國產替代空間廣闊,綜上建議關注玻璃生產龍頭旗濱集團、光伏玻璃龍頭福萊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