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一些群流傳著一個關于玻璃價格操縱的“信訪事項答復書”,內有工信部的回復。
對于該文件的真假尚不能確認,但是似乎引來了玻璃期貨盤面的大幅波動。
玻璃漲價的舉報,去年就有,各種煞有介事的舉證和臆想,就是說“廠家如何聯手控制價格,不斷推漲”等等。
可是,將近10個月時間過去了,玻璃從1800漲到了3000多。
盡然,玻璃一個如此普通的商品,有如此厲害、時間如此之久、幅度如此之大的價格操縱?
不是我不信,是時間已經證明了,這還真不是操縱。
從流傳的文件內容看,回復認為,“平板玻璃產能過剩的矛盾并沒有根本解決”。這說出了政策對平板玻璃行業的根本態度,就是要遏制玻璃產能過剩,控制產量。
那好了,玻璃并不是一個供不應求的商品?
玻璃并不缺啊!
那玻璃為什么一直漲價呢?
這就是空頭三天三夜也想不明白的問題。
再來看一個政策背景。
7月12日,總理在經濟會議上,指出“要綜合施策緩解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壓力”。
這是在說什么?是說,企業要自己去想辦法解決原材料成本上漲的壓力,而不是去抱怨,不是去告狀,更不是去上綱上線,去求政府爸爸幫你把原材料價格壓下去。
商品目前面臨的一個最大的基本面,就是碳減排、碳中和的既定國策。“高污染、高耗能項目堅決拿下”。
中國在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達50%,而工業所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又占50%,工業中碳排放占比最大的就是鋼鐵、電解鋁、玻璃等。
根據這個國策以及中國對全球2030碳達峰的承諾,玻璃過剩產能的矛盾算是根本解決了嗎?答案是遠遠沒有解決。
說了這么大的政策,再來看看真實的需求。
2021年房屋竣工面積上半年增速達25.7%,較前值提高了9.3%;6月單月增速大幅反彈達66.6%,較前值提高了56.4%。
這個數據表明,地產的竣工速度跟過去兩年相比,大大加快了,按照這個進度,展望下半年地產竣工高峰還將延續,全年竣工增速將大大快于過去兩年。
地產的真實旺盛需求,才是玻璃量價齊漲的最堅實的理由。
再看現實,沙河玻璃的出廠價格已經到了3000元以上了。旺季還沒到呢,庫存還在下降,價格依然堅挺,期貨盤面也就是差不多平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