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印象里,玻璃制品企業往往被貼上“高耗能、高污染”的標簽,而隨著本溪福耀浮法玻璃有限公司榮獲國家級綠色工廠稱號,這一印象被徹底顛覆。節能高效環保、資源循環利用、自主研發攻關——本溪福耀浮法玻璃有限公司在總經理衛石俊的帶領下,依托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在創新驅動戰略的引領下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公司成立之初,綠色制造體系建設便被納入發展規劃中。“一座城市、一個領域或者是一家工廠,都可以成為綠色制造體系的一個單元,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公司建設成為綠色種子,讓它開花結果,成長壯大。”衛石俊告訴記者,從清潔能源使用到資源循環利用,公司有著一套完備的綜合標準化體系。公司總投資7500萬元為每條生產線配置一套目前國際先進的脫硫脫硝除塵一體化煙氣處理系統,經處理后的煙氣排放遠低于國家排放標準,達到國內領先、世界先進水平。廠內還安裝了一套7.5MW余熱發電機組,利用生產線的外排廢氣余熱發電,并回用于玻璃生產。生產運營取暖熱能全部來自于廢氣余熱,且電力直接回用,一套完整的綠色循環鏈條使公司實現了“零排放”。
貫徹生態文明理念,換回的是節能減排效益。通過利用新工藝新技術,2020年公司綜合能耗相比2019年降低0.7萬噸標煤。實施綠色照明工程、科學管理節水、廢品邊料回收等措施,每年為公司節約支出近400萬元。
3年來,公司秉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核心戰略,把技術創新作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依托科技投入堅定走自主創新之路。2019年在衛石俊主持下,科研團隊先后完成了一批技改和攻關項目,公司當年被評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取得國家發明專利技術2項,軟件著作權5項,實用新型技術20項,并于同年10月通過IATF16949體系認定。2020年灰玻拉引量在2019年基礎上再次突破,年增效益1670萬元;攻破了白玻氣泡技術難題,年增加收益818萬元。通過系統解決內供2.1毫米鍍膜產品吸盤印跡質量問題以及2.2mm光伏背板凈尺寸極限值問題,使本溪福耀贏得了行業內“光伏背板原片第一品牌”的稱號。
不斷提升的綜合競爭力帶動的是經濟效益的不斷提高,3年來本溪福耀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居同行業先進水平,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8億元,上繳稅金13277萬元。
“國家因為有你而強大、人民因為有你而幸福、社會因為有你而進步”——衛石俊對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的這句話始終銘記在心。“作為企業的一名管理者,我就是要把福耀集團的核心文化‘務本求精持續創新’融入到企業的每一個角落,讓每一名員工為一個共同的目標、同一個愿景而努力,在福耀實現發展自我、兼善天下的同時,為本溪高質量發展貢獻一份企業的責任與擔當。”衛石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