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數據亮眼,增長之下所有指標的合理性都經得起推敲嗎?
值得觀察。
在上海和香港兩地上市的福萊特(601865.SH,06865.HK)剛剛公布了2020年財報,全年營收增長30.24%至62.6億元,扣非凈利潤翻了一番,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翻了兩番。從凈利潤來看,福萊特2020年賺了16.28億元,而2018年、2019年的凈利潤分別為4.07億元、7.1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2019年間,福萊特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高于營收或兩者數字相當,但2020年,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是42.6億元,營收數據卻是62.6億元。兩個指標間近20億元的差距是怎么發生的?

產能或能翻上一番
福萊特位于浙江嘉興市,創建于1998年6月,最主要產品為光伏玻璃。2015年11月,該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2019年2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下屬九家全資控股公司。
2020年,福萊特營收增長了14.5億元,其中光伏玻璃的營收增長了近14.8億元,也就是說福萊特業績大增主要是因為旗下主打產品光伏玻璃。
光伏玻璃是光伏組件輔材的一種。簡單來說,在電池片兩面涂上EVA膠膜,貼上玻璃,最后用框架固定起來,就形成了光伏電池組件,也就是我們生活中所見的那種太陽能板。因此,光伏產業的走勢直接左右著光伏玻璃制造企業的命運。
2020年有兩個影響光伏產業的時間點。
一個時間點是年初,2020年1月工信部發布《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操作回答》,提出嚴禁備案和新建擴大平板玻璃項目,這其中就包括光伏玻璃。也就是說,平板玻璃幾乎沒有新增產能了。

另一個時間點是第三季度的9月22日,中國政府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國家層面對于新能源戰略的表態進一步明確,使得下游光伏企業出現了“搶裝潮”。2020年前三季度光伏新增裝機容量18.7GW數據,到了第四季度光伏裝機容量達29.5GW,遠遠超過了前三季度的總和。
下游的擴張,政策對于產能的限制,讓上游光伏玻璃在2020年第四季度出現了產能不足的狀況。基于此,隆基、阿特斯、東方日升、晶澳、晶科、天合光能6家光伏企業聯合發布《關于促進光伏組件市場健康發展的聯合呼吁》。
這一市場走勢投射到福萊特業績上,明顯可以看出,年報顯示的營收與凈利潤增速都大大高于前三季度的數據。以凈利潤增速為例,2020年一季報、2020年半年報、三季報的增速分別為97.01%、76.27%、59.94%,而年報的增速高達127.09%。
從2020年年報中可以看出,2021年將會是福萊特產能釋放最多的時期。2021年第一季度,安徽二期的第一條日熔化量為1200噸的光伏玻璃生產線、越南海防光伏玻璃生產基地的一座日熔化量1000噸的光伏玻璃窯爐都點火并投產。在安徽,還有3條日熔化量為 1200噸的光伏玻璃生產線預計于2021年陸續投產。
一份顯示時間為去年9月10日的福萊特交流紀要中,福萊特方面透露,目前公司市占率為25%左右,競爭對手信義光能則超過30%,其當時的產能在5400噸/天,預計2021年可以翻一番。按照這一投產進度,福萊特有望比肩信義光能,甚至沖刺全球最大供應商的地位。

高速擴張下的資金壓力
急速擴張之下,福萊特是否能安穩著陸?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2019年間,福萊特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高于營收或兩者數字相當,但2020年,收到的現金卻以42.6億元大幅低于其62.6億元的營收。與此同時,2020年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卻仍低于上一年。
多名財務從業人士告訴記者,這種情況出現,原因可能是其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是票據而非現金,收到的票據又被直接用于支付應付賬款。這番操作后,可能出現“收到的現金大幅低于營收”的情況。
在此類情況下,公司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或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會相應走低。筆者發現,福萊特2020年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確實比上一年縮減了一半。
2020年,福萊特的營業成本為33.46億元,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則為16.67億元,中間的差額約為16.79億元。加上預付款項3.63億元,基本可以解釋福萊特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與營業收入之間相差20億元的問題。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誕生了一批優秀企業。長期來看,哪些公司會“復制”過去美國
我們綜合了上百家頭部公司,發現這些時代龍頭都有3個上漲邏輯:時代行業、ROE、漂亮業績。
1)優秀資產都擁有“時代感”;
2)ROE,“股神”選股指標;
3)優秀龍頭的“好業績”
恰好當前正是年報及一季報的公告集中期,為了方便大家觀察,我們綜合上面3個上漲特征,整理了一份“10倍時代龍頭股”名單,作為2021年的跨年策略。
其中,得分排在前兩名的公司最新業績大幅上漲,是今年最有10倍潛力的龍頭股。達到“強烈推薦”評級。找到 (V) 信: ctc然后再加上 6569 注龍頭 即可即可 深知各位小散戶不易 , 愿意與大家分享!
一年之內要將產能翻上一番,顯然給福萊特帶來了相當大的資金壓力。
福萊特在招股說明書中就曾指出,光伏玻璃生產項目的建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而銀行對于光伏的貸款又相對謹慎。從當年募資資金的投向來看,年產90萬噸光伏組件蓋板玻璃項目總投資超過20億元。
按照招股書中的說法,福萊特是國內第一家打破國際巨頭對光伏玻璃的技術和市場壟斷的企業,實現光伏玻璃國產化的公司。但在2015年以前,其表現一直不如比它早兩年上市的信義光能。對于這一點,福萊特方面也曾坦白地說,“因為融不到錢,2011年、2012年、2013年光伏波動都比較大,銀行不貸給光伏企業,因此那時沒有產線擴產。”
不過即便福萊特現已在香港、上海兩地上市,上市后帶來的融資面對急速擴張的模式仍有缺口。
從2020年報來看,2020年福萊特賬上的貨幣資金為15.89億元,但其3個月內到期的金融負債(按未折現剩余合同義務的到期期限)就已近21.63億元,3個月至1年到期的金融負債近10.6億元。
與此同時,筆者發現,即便在市場供不應求的背景下,福萊特在產業鏈中的地位仍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2020年,福萊特的預收款仍為零,而預付款卻高達3.63億元,其中預付款主要用于購買礦石和石英砂。也就是說,無論面對上游供應商還是下游客戶,福萊特在產業鏈上的話語權仍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