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生態型企業?
何謂生態(型)企業?生態型企業是一種能夠具有高度靈活,能夠自我更新、可以進行新陳代謝的企業組織。
為何是生態型企業?傳統企業多數是精英價值形態的企業,無論企業規模大小,只要是精英價值形態都將擺脫不了“大企業病”的頑疾,“大企業病”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內部消耗嚴重,二是協同效率低下,三是市場反應遲緩,市場變化越頻繁,“大企業病”癥狀越突出,因此“大企業病”與互聯網時代的市場特征相背離,導致中國企業普遍面臨著轉型危機,出現“不轉型等死,盲目轉型找死”的事實,市場持續變化將迫使更多的企業向生態型企業轉變。
生態型企業成功的克服了“大企業病”的三大癥狀,高度靈活是因為企業能夠依據市場變化迅速改變企業規模,做到能大能小,即時響應;自我更新源自于生態型企業出現了內部市場,通過建立市場規則提升企業整體運行效率,并降低內部價值消耗;新陳代謝在于能夠不斷吸收新鮮血液,排除內部“垃圾”,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高度靈活、自我更新、新陳代謝構成了生態型企業的三大特征。
平臺化戰略的必然結果
當市場變化不明顯時,企業競爭法則是“做大做強”,的確“做大”之后可以“變強”,因此集團化發展是早期企業的必由之路。然而一旦市場頻繁變化時,就會出現“船大難掉頭”“大而不強”,今天的集團企業正處于這個尷尬境地。
企業歷經千辛萬苦才得以從小到大,最后發現開始有些不堪重負,如何才能做到“大而強”?只有進化為生態型企業才能實現。互聯網時代,集團企業多數將選擇平臺化戰略,而平臺化戰略將是生態型企業的前奏,集團企業進化成為生態型企業是市場適者生存作用的結果。
傳統的集團企業中“母子矛盾”與“子子矛盾”都是“大企業病”的表現,任何管控措施都只能起到緩解作用,因為這兩種矛盾是精英價值形態組織的必然產物,集團企業只有轉變為生態型企業才能有效克服,因為生態型企業內部沒有了母子關系,子子關系轉變為角色關系。集團企業在互聯網時代的進一步發展就是生態型企業,尤其是實施平臺化戰略的集團企業最終必然走向生態型企業。
小規模企業則將進化為小型生態企業,只不過生態系統中的物種不再是企業組織,而是一個個團隊,是團隊的生態系統。
兼并重組培育生態型企業
隨著改革的深入進行,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行業內以及跨行業的兼并重組速度加快,無論是國家政策的“有形之手”,還是市場變化的“無形之手”都在推動,如果說兼并重組之后形成傳統的集團企業,那么無非又將重走老路,老路走不通自然變成死路,要想避免重蹈覆轍,生態型企業將是不二的選擇,這也將培育出大量的生態型企業。
具備條件的集團企業,通過建立生態系統,把重組企業納入生態系統中,放棄傳統的母子公司關系,建立一種平等的角色關系,讓每個重組企業扮演生態系統中不可缺少的角色,此時生態型企業將建立一套科學的生態法則,例如正在西方流行的合弄制(Holacracy),讓所有重組企業找到各自的角色定位,能夠在生態企業中發揮自身優勢,并在生態企業內部形成良性的價值循環。
供應鏈競爭催生生態型企業
如果說未來的競爭是供應鏈競爭,那么供應鏈競爭也將催生生態型企業。只有生態型企業才能把供應鏈納入整個生態系統中,發揮供應鏈的最大優勢。如今供應鏈競爭越來越明顯,為生態型企業創造了條件。
在市場中,供應鏈也是產業鏈,生態型企業將是一種產業企業,將覆蓋整個產業鏈,建立生態企業的本質其實是建立產業鏈,只不過并非簡單的產業鏈,而一種產業群落,因此生態型企業最終將發展成為產業生態圈,如今的生態企業體量均相當驚人。未來隨著人類價值創造能力的不斷提升,將會出現更多的巨型生態企業。這樣的企業在市場競爭過程中,必須具有強大的新陳代謝能力,方能不至于臃腫、僵化,同時又能體現供應鏈的競爭優勢。
作者曾提出過互聯網時代的三大競爭戰略:平臺化戰略、“錨”戰略、價值領先戰略,其中采取平臺化戰略的企業將演變為生態型企業,采取價值領先戰略的企業將演變為生態企業中的構成企業,“錨”戰略則既可以演化為生態型企業,也可以演化為構成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