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當陽市寶加利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的倉庫,發現倉庫里整整齊齊地存放著一架架玻璃,生產陶瓷的企業倉庫里為什么會堆滿玻璃?
4月3日,當陽市稅務局局長楊曉波在企業調研復工復產情況時,見到了如此場景。經了解,這些玻璃是三峽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在疫情期間保窯生產的平板玻璃,因受疫情影響滯銷,特在此租借倉庫堆放。
企業面臨困境,怎么辦?楊曉波迅速安排該局“支持復工復產專項工作組”人員到三峽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具體情況。
原來,受疫情影響該公司錯過了玻璃銷售市場第一輪補貨的機會, 2月至3月保窯日產玻璃約5.8萬重量箱,目前積壓了50天的庫存約300萬重量箱。雖然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銷售渠道日漸通暢,銷售額逐漸回升,但由于建筑企業、汽車生產企業等下游企業復工率不高,企業銷售形勢依然嚴峻。
了解到企業的困難后,當陽市稅務局決定充分發揮自身稅收數據優勢,深挖大數據“潛能”,幫助企業發掘潛在購買商。該局通過將企業購銷需求錄入“湖北稅務大數據應用及風險管理平臺”,實現全國信息共享,同時在金稅三期和增值稅發票動態監控系統中通過開票品名、經營范圍等進行檢索,結合湖北省稅務局提供的外省市企業采購需求統計信息,很快篩選匹配出6家有對應采購需求的外省市企業。并通過“復工復產企業產品產業鏈”平臺,查詢到外省市對接企業的主管稅務機關聯系方式,主動與外省市企業主管稅務機關取得聯系,通過詳細比對企業的供需信息,在外省市稅務機關的大力配合接洽下,順利與這些企業牽線搭橋。
截至4月15日,其中3家企業已與三峽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655.68萬元的銷售合同,還初步達成6000萬元的采購意向。
“感謝稅務部門為我們牽線搭橋,有稅務部門的大數據助力,我們一定能早日實現產銷平衡!”4月16日,該公司財務經理劉逸民說道。
不妨多攬這樣的“麻煩”
滯銷玻璃躺在倉庫里“吃灰”50天后,終于在稅務部門“稅務大數據”的牽線搭橋下,找到了心儀的歸宿。我們在點贊稅務部門解鎖服務企業新技能的同時,更為他不怕麻煩、主動攬麻煩的精神叫好。
發現線索,深究原因,上門調查,主動協調……在這一系列過程中,當陽稅務不斷往自己身上“攬麻煩”。本可以不過問、繞道走,種好自己的“責任田”,可當陽稅務偏偏要“自找麻煩”,在自己看似并不擅長的銷售市場蹚水,千方百計為企業找銷路。這反映的恰好是政府部門應有的服務意識和擔當精神。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向好,企業復工復產按下“快進鍵”。但同時,我們也看到,許多企業動起來還面臨重重困難,市場活起來仍面臨層層考驗。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惟有主動作為,落實政策、貼身服務,把企業的麻煩事多往自己身上攬,在護航企業發展中,見作風、見品格、見精神,方能打好疫后重振的民生保衛戰、經濟發展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