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芬蘭拉彭蘭塔理工大學(LUT)和國際非營利性組織——能源觀察組織(EWG)的一項報告指出,到2050年之前可能打造出僅由可再生能源供能的全球電網,實現全球零碳排。而在可再生能源中,太陽能光伏將是全球發電的主力。關于上述這一太陽能光伏的“世紀猜想”,讓更多人的目光聚焦在光伏行業上。
6月4日至6日,第十三屆(2019)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上海)展覽會暨論壇(以下簡稱SNEC 2019光伏展)將在上海正式開幕。本屆SNEC光伏展將以“光伏映照”與“智慧之光照耀全球”為主題,來自百余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家企業將參展,共同探討太陽能光伏的發展與應用。
漢能作為全球化的清潔能源跨國公司,在本次SNEC 2019光伏展上,將攜漢墻、漢瓦、漢路等發電綠建產品亮相,集中展示漢能光伏建筑一體化解決方案,為世界描繪“光伏+建筑”的美好前景。
薄膜太陽能技術強耦合
讓建筑搭乘綠色“光伏快車”
太陽能光伏發電被譽為“低碳經濟”,未來將占據世界能源消費的重要席位。如今,建筑能耗已經達到了能源總耗的30%以上。如何讓建筑搭乘太陽能光伏的“快車”,實現建筑節能一直是業界研究的重要課題。
漢能從2009年進入薄膜太陽能領域,通過全球技術整合和自主創新,掌握了全球領先的薄膜太陽能技術,其設計的發電瓦、發電墻及發電路等新型發電綠建材料,使傳統耗能建筑轉化為產能的綠色建筑及零碳建筑成為可能。

(圖:漢瓦應用在建筑屋頂)
漢瓦基于漢能全球領先的柔性薄膜太陽能技術,創造性地將柔性CIGS薄膜太陽能芯片與高透光玻璃相結合,兼具高效發電性能與美觀性,可全面替代各類傳統屋面瓦;漢墻是具備系統化集成、全價值鏈綠色解決方案的“發電墻”,在具備卓越穩定的安全性能基礎之上,轉化光能為電能,讓建筑自主發電;漢路將柔性銅銦鎵硒(CIGS)薄膜太陽能芯片封裝在透光路面材料內,能夠實現白天發電,夜晚發光,為周邊設施提供電力供應。

(圖:采用漢能漢墻的河源華僑城順佰大廈)
如今人們對建筑內部的舒適度要求越來越高,導致建筑采暖、空調等能耗日益增長;舒適的環境和高漲的能耗就像矛與盾,難以平衡。而漢能先進的發電綠建產品將宣告這一切即將成為過去時,用太陽能為建筑帶來綠色電力、滿足其能耗需求,打造更多綠色建筑。
數據+政策推動
漢能撬動萬億級光伏市場
光伏建筑一體化作為建筑節能最重要的應用形式之一,正從概念走向落地,并且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鼓勵下掀起了一場綠色發展的新革命。
2018年,工信部、住建部等六部委聯合印發《智能光伏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鼓勵開展智能光伏建筑及城鎮的應用示范,各地方政府也紛紛出臺相應扶持政策;市場上,據全球知名咨詢機構埃森哲預測報告統計,到2020年,全球薄膜太陽能可開發市場規模為114萬億元,中國市場將超過20萬億元。
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利好下,光伏行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作為薄膜太陽能技術引領者,漢能創新性地提出了“建筑造能”的理念,在保持原有現代建筑平面功能、布局不變的前提下,引入漢墻、漢瓦等清潔能源建材,將不同形狀、顏色、透光率的薄膜太陽能組件搭配使用,以此實現既滿足建筑內部需求又兼具環保效益,同時還展現了美學設計的魅力。在當下國家大力倡導節能減排、追求綠色環保的發展背景下,漢能發電綠建產品的廣泛應用將成為節能降耗的現實選擇,漢能也因此將在萬億級市場中大展宏圖。
隨著技術的進步,在智能創新驅動下,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率都將迎來快步提升。同時,在漢能漢墻、漢瓦等產品的不斷亮相、普及之下,將帶動更多群體認識到光伏建筑的價值,推動建筑節能發展,助力生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