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玉昆在50多年前創作的玻璃畫,如今色彩依然鮮亮。

今年75歲的陳玉昆,仍然堅守著玻璃畫這門老手藝。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家具玻璃畫曾經風行一時,在居民家中的高低柜、書柜、衣柜、木床等家具上,玻璃畫的影子隨處可見。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玻璃畫家具逐漸被簡約時尚的新式家具所取代。
如今,在城鎮居民家中,玻璃畫已經難覓蹤影,但那份玻璃畫情結,卻依然留存在許多人心中。記者近日在采訪中偶然得知,家住寧鄉溈山鄉75歲的陳玉昆老人,便是為數不多的仍然堅守著這門老手藝的民間藝人之一。
子承父業,玻璃畫曾是珍貴賀禮
陳玉昆的父親曾經是當地頗有名氣的手藝人,陳玉昆從小就愛跟在父親身旁模仿學習,父親在玻璃上畫,他就在廢紙上畫。對畫的熱愛和長時間的模仿,為后來陳玉昆學習玻璃畫技藝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年輕時的陳玉昆,背著工具和畫紙,在溈山及周邊跑生計。在那個年代,每逢福壽喜慶、門店開張,人們常以玻璃畫作為賀禮,會畫玻璃畫是件了不起的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憑借著勤學苦練,陳玉昆的繪畫技藝越發精湛,請他制作玻璃畫的人也越來越多。
記者了解到,陳玉昆擅長在玻璃上創作青山綠水、花鳥魚蟲、飛禽走獸等形象,每幅作品都蘊含著美好、吉祥的寓意。在他家中,至今保存著一張他親手裝飾的雕花床,那還是50多年前的作品。
陳玉昆頗為自豪地告訴記者,別看這張雕花床已經“上了年紀”,但歷經歲月侵蝕,畫中的色彩依然鮮亮動人,這也是玻璃畫最大的魅力。“我之所以喜歡玻璃畫,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經久不變,只要不打壞玻璃,玻璃畫可以幾百年不掉色!”陳玉昆自信地說。
古稀匠人,每天練手渴望有傳人
漂亮精致的玻璃畫,制作起來并不簡單,其中最大的難點在于繪畫過程當中都是“反畫正看”,程序也與傳統的繪畫完全相反,而且都是一筆成型,不能夠反復修改和描繪,這些都非常考驗繪畫者的功底。
面對記者,陳玉昆娓娓道來,玻璃畫的核心技術包括劃邊框、線條勾勒、填色、刷底色等細微工藝,要想達到正面欣賞的最佳效果,在玻璃上作畫的時候,應該先畫近景,再畫遠景,先濃后淡,先實后虛……記者在現場近距離欣賞,陳玉昆筆下的老虎、松樹等都栩栩如生,而為了練就這樣的技藝,他付出的是常人無法想象的耐心。
盡管已是75歲高齡,但陳玉昆仍每天堅持創作,在他的房間里,隨處可見技藝精湛的玻璃畫作品。他熱情地向記者講解著玻璃畫技藝,回憶著玻璃畫曾經的榮光,也擔憂這門民間技藝失傳。
“玻璃畫流行的時候,我一年畫得出兩三百幅,而近幾年,就很少有人請我畫了。不知道玻璃畫以后還會不會復興,但我在有生之年會一直專注地畫下去。”陳玉昆表示,近幾年來,村民百姓對玻璃畫的需求量進一步縮小,玻璃畫也逐漸淡出了市場,早年他曾經收過幾個徒弟,后來徒弟們為了生計紛紛轉行。
“我的夢想,就是有人能跟我學玻璃畫,讓這門老手藝可以流傳下去……”話語聲落,陳玉昆有些黯淡的眼神中,依然閃爍著希冀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