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正在制作玻璃器皿
2018年以來,清平鎮積極組織轄區企業與村(社區)開展村企互動,實行兩家企業聯手一個村或社區結對發展,工農互助實現了村企雙贏。
目前,清平鎮16家規模以上玻璃企業與7個村、1個社區簽訂了村企互動、工農互助共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協議為期三年,從2018年起至2020年止。
村企互動實現互利雙贏
1月3日,記者了解到,在清平鎮黨委、政府和民營企業的共同支持下,各村(社區)成立了集體經濟組織,承接勞務輸出、產品代理、農產品供應、配套服務等業務,致力于尋找增收渠道,并為企業提供配套支持。
2018年,楊柳壩社區通過聯絡服務結對企業得知清平鎮日用玻璃企業有大量花紙需求,且大多數在區外及沿海地區購入,年均花費在8000萬元以上。為了節約企業成本,楊柳壩社區于2018年10月通過爭取市級資金400萬元,結對重慶晶渝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出資200萬元,吸收其它社會資金入股600萬元,成立茗殿科技有限公司,專為轄區玻璃企業提供玻璃制品印花服務。公司注冊資本為1200萬元,楊柳壩社區占股33.3%。
茗殿科技有限公司開展的花紙直印業務,是設備將圖案直印至玻璃制品上,既減少了社區企業購買花紙的成本,又減少了玻璃生產企業貼花和烤花的成本。玻璃企業僅以購買花紙的成本價完成整個后續工藝,達到成品外運的目標。實現社區企業及玻璃生產企業的降成本、減工藝及增利潤的三贏。
據介紹,茗殿科技有限公司的利潤分配方式是以該公司年度產值的8%為基數,乘以各方占股比例。比如,2018年,該公司實現收入200余萬元,楊柳壩社區集體經濟將獲得利潤收入5萬余元。預計2019年該公司將實現年產值約2000萬元,為轄區玻璃企業節約生產成本300萬元以上,為集體經濟增收50萬元以上,真正實現互利雙贏。
技能培訓助力村民增收
清平鎮通過村企合作,將企業技術、資金、市場等優勢與農村土地、勞動力等要素緊密結合了起來。
2018年11月,清平鎮黨委、政府會同清平鎮商會、合川區玻璃協會及楊柳壩社區、瓦店村,在重慶佳穎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和重慶興寶興玻璃器皿有限公司舉辦村企互動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共有300余名農民工參加了技能培訓。
在清平鎮興寶興玻璃器皿有限公司的吹制車間里,十多名村民跟著技術人員認真學習玻璃吹制技術。在技術人員認真仔細的教導下,楊柳壩社區居民李源川很快掌握了玻璃吹制技能,并成功與興寶興玻璃器皿有限公司簽訂了用工合同。“通過培訓我掌握了玻璃吹制技能,并在家鄉上崗就業,再也不用在外面東奔西跑打零工了,我感覺很滿意。”李源川告訴記者。
2018年,清平鎮共有1300余名農民工參與了各類創業就業技能培訓,其中200余名農民工成功進入玻璃企業就業,平均每人每年收入達到了3萬元以上,不但解決了就業,增加了村民收入,也滿足了企業的用工需求。此外,各村(社區)還積極協調發動困難群眾大面積種植蔬菜、水果,發展養殖等,為企業食堂配送新鮮食材,實現了群眾增收。
精準服務解決企業困難
2018年以來,清平鎮各村(社區)結合精準服務民營企業活動主動上門了解結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和存在的問題以及面臨的困難,協助企業解決用地、用電、用氣、環保等問題30余件次,協助企業化解用工、勞資等糾紛120余件次,協助企業申請“增信貸”近1500萬元,助推了民營企業健康發展。
2018年,清平鎮橫擔村工作人員前往重慶市潤發玻璃器皿有限公司收集情況時了解到,該公司的生產能力難以滿足客戶的需求,需要增加生產線,擴充產能。但是,公司面臨資金缺口1000余萬元,希望政府能夠幫助他們融資貸款。工作人員立即向清平鎮政府負責人反映了收集到的情況,清平鎮立即與區中小企業公共服務中心取得聯系,并協助銀行和擔保公司對該企業進行核查,最終成功幫助企業貸款1000萬元。目前,該公司新的生產線已經運行起來,預計新增年產值約5000萬元。
同時,企業積極參與脫貧攻堅結對幫扶、捐資助學、全國文明城區創建、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等公益活動,結對幫扶困難群眾80余戶,捐資公益事業23.4萬元,互動程度不斷深化。
村企互動,既讓企業擴大了規模,也壯大了集體經濟,實現了群眾增收,同時也助力了脫貧攻堅,農村面貌改善,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