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眼于當代藝術的氣息和莊嚴,玻璃藝術創作的藝術形式語言具有其獨特的體現。其創作過程既有技術高低的不同展現,又體現了設計和創意的影響,玻璃藝術的感染力與其他門類有著不同的感觀展現。
源遠流長的中國工藝美術歷史,古代漆器、染織、陶瓷等的藝術成就可謂輝煌,本土玻璃藝術的發展似乎較為弱勢,鮮有長篇累牘的介紹。然而當我們仔細琢磨其發展史,玻璃藝術卻擁有其自身的風格與獨特的表現形式。立足于目前社會的進步,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現代玻璃藝術也形成了自身的藝術文化特點。本文論述在玻璃的單一造型下,結合傳統玻璃藝術的特點與現代玻璃藝術的創新設計理念,合理充分地運用混沌美與秩序美。從美學的角度來看,混沌是一種沒有規律和不可推測的美,而秩序是一種有規律和可預測的美;人們無法預知的美的天性就是一種神秘,人們通常會對神秘的東西比較感興趣,對神秘的探索與追求是人類進步的源泉。
一件好作品,可以是藝術品,也可以成為好的商品。不管是藝術品還是商品,從作品的創意源頭開始就要意識到,優秀的作品沒有所謂藝術和商品的涇渭分明。對美感的體驗,世界是共通的,玻璃可以大眾生活化、個性鮮明化、藝術化、產業化。玻璃藝術在當今世界的發展越來越普遍,尤其是在歐洲的發展已逐漸成熟,世界上人們從不同的角度來發掘它的價值,欣賞它的美麗。混沌與秩序是玻璃眾多的特點中比較明顯的兩個特征,單一造型的限制使得玻璃在混沌與秩序中有個制約,這樣更清楚地表達了混沌與秩序在玻璃中的位置。


混沌是指“混沌運動”,簡稱“混沌”,指極其靈敏地依賴于其初始條件的運動;動力學系統由于其內在的隨機性而出現貌似無規則的運動狀態。這里的混沌主要是指無規則的運動狀態和運動狀態的不可預測性;混沌美不僅在于無規則的運動狀態還在于其靈敏地依賴于其初始條件,這是對其內在性質的要求;單一造型中的混沌美,指在統一的外在造型下,物體依賴于初始條件發生很多無規則的運動;這種運動具有隨機性和不可預測性。例如作品《窗口》《想象的過程》,突出展現了玻璃創作中的不可預測性。無規則和不可預測性天性就是一種神秘。單一造型給人們的視覺以統一整體的形象,就玻璃而言單一的造型更容易讓人們看清內部,重視觀察內部的微妙變化;在單一造型的條件下混沌更容易被人們發現、認識。例如作品《坐禪•告別的歌》,與復雜的外表無規律性相比,外表的單一造型會給欣賞者一個無形的約束,初看去就能直接觀察到細部的奇妙現象,內部氣泡在人為的控制下,形成了節奏的律動,不可預測的小氣泡和可控的大氣泡之間形成了一種呼應,有種星空的夢幻體驗,并且是對玻璃創作語言中空間和時間的可控制性的詮釋。

依據玻璃的透明性質和在高溫下呈糖飴狀緩慢流動的特點,內部則能保留其時間下的運行軌跡。玻璃單一造型中的混沌美更容易在玻璃內部展現。鑄造玻璃的高溫成型特點和石膏澆筑的方式決定了它具有特殊的隨機性,隨機性則體現了混沌的一種狀態。藝術家通過對這種隨機性掌握,可以形成自己的玻璃藝術語言,色彩的分布,流動軌跡的預設,氣泡大小的控制等,都展現了玻璃特殊的表達方式。
陸機在《文賦》中說“謬玄黃之帙敘,故??而不鮮”,這里的帙序做秩序,含有整齊守規則之意,注重秩序,可見秩序在生活上有許多地方都非常重要。這一特點同樣表現在藝術創作當中,很多藝術作品是按照一定的秩序排列組合來表現藝術家的情感、情緒。例如作品《群》,相同的造型,不同的顏色,看似簡單的形式,經過藝術家有意識的創作加工,使作品產生了秩序美,展現了藝術家的獨特構思。
單一造型與秩序從某種角度來說是在表現規律性。單一造型中的規律相對秩序中的規律其范圍較小,單一造型僅指外表的形狀一樣,而秩序是指有規律,外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單一造型中秩序會更加清晰,單一造型的確立只是為了下面的條件更容易被發現,也就是說單一造型的前提是來確保秩序更加明顯。單一造型并不是指整個形狀都很簡單,而是在確定作品形象之后,根據形象來重新確定外在造型的形狀,形狀可以簡單也可以復雜,也就是說在一組作品中外在的形狀要一樣,這就是單一造型。造型單一簡單更能體現玻璃材質與眾不同的特點,例如折光、反光等。如果作品內部的秩序相對復雜,外在的形狀則可以根據作品的表達意義來確定其造型,則要求造型盡可能簡潔,以突出作品內部效果,外在的造型只是與作品內部相照應。外部的秩序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外部秩序緩慢改變,將思想在內部用東西表現出來,外部有規律地變化著,例如作品《成長系列》,燈工玻璃藝術創作,音符的律動;其細節圖,都有其秩序的展現。二是內部不變,外部變化激烈,例如作品《未知的夢》,其每件作品的初始形態都是一致的,通過對著力點的改變,任其自身發展,形成了12件各不相同的作品,相似于每個人物的歷程,是對現實的一種換位展現。

在藝術界的每一件作品都能夠找到其秩序美的影子,它是人們審美的一個標準基礎,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事物發展必須遵循的一種規律。單一造型的秩序主要與玻璃的本身特征息息相關,玻璃作品的有規律性能夠將高貴襯托得更加明顯。秩序是最普遍、最好把握的一種美學,在玻璃藝術創作中會出現很多秩序的形態。通常在玻璃藝術創作中的秩序一般都表現為外在的形態,原因是由于鑄造玻璃的材料的一些特性限制了它的很多發展,玻璃本身在燒制過程中也有很大的不可控制性,想要在內部按照人的要求去完成一些有規律的變化,幾乎不可能實現。

混沌美是指無規則的運動狀態,秩序美是指有規則的運動狀態。混沌與秩序是兩種截然相反的運動狀態,外在無規則的形狀下,內在的秩序會沖擊人們的眼球,外在有規律的秩序,內部的混沌讓整個玻璃更具有藝術魅力。無規則,疏密不定是美的另一種表現,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樣的作品更容易跳入人們的眼睛。混沌與秩序也可以在同一組作品的內部和外部同時出現,兩者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在一件作品中內部可以是混沌的,但在一組作品中又是有規律的,在作品中混沌與秩序是相互存在的,是影響作品的兩種主要審美方式。
鑄造玻璃創作過程中,因玻璃本身的特質會產生混沌的現象,成型工藝中秩序又比較容易控制,通過兩者的協作,闡述了玻璃藝術創作的形式語言。混沌美能促使人們去不斷探索玻璃內部的美麗特征,不斷地研究其內在性質與內在形態;秩序美讓創作者從造型上加以創新,這些創意都要求藝術家對美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更高、技術要求更成熟。例如作品《坐禪•告別的歌》,就是在單一外形中,控制玻璃內部氣泡成型,在有規律的簡單外形下,把空氣預留在玻璃內部,運用浮力將玻璃加溫至半黏稠狀態,使氣泡停留在創作者預想的位置,且能根據預留空氣的大小及時間來控制氣泡的大小和位置。這組作品是本人對鑄造玻璃的不斷探索與追求的一個成果,是一種自我超越。在創作過程中遇到了諸多麻煩,特別是作品模型的制作。通過大量的實踐操作,用泡沫切割成型的方式替代了泥土的制作工藝,精細程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飛躍,使其系列作品外形絕對一致,這也是單一泥土成形的技術升級。

歷史的長河之中,玻璃產業從18世紀的興盛一直到現在都在有條不紊地發展著。無論是技術的限制,還是其他材質的誕生與技術的革新,都沒有影響它的前進。相反,它在行業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在藝術家的手中自由變換,形成了其他材質沒有的獨特語言本體。而且,在當下的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下,材質本身的特點也越來越受設計師的青睞,在各類產品中運用,在生活中角色更為突出。相信,玻璃這種材質在社會發展中的越來越廣泛應用,并且會堅持利用其進行創作,也會成為我長期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