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6日,三明市鑫耀玻璃有限公司一廠車間內一派繁忙。工人正井然有序地進行切割、磨邊、打孔、鋼化、中空、夾膠等工序,一批批定制建筑玻璃分區擺放,即將被運往三明地區各大合作伙伴手中。
通過兩年多的堅持和努力,鑫耀玻璃以質優價廉的產品,再次成為三明地區玻璃行業的佼佼者。截至今年10月,鑫耀玻璃共銷售各類玻璃近2000萬元。而在2016年底,公司不僅負債累累,還虧損200多萬元。
三明市鑫耀玻璃有限公司位于沙縣金古經濟開發區北區,其前身是三明市金耀玻璃有限公司。2014年,金耀玻璃因各種原因,導致停產,所有資產都被銀行凍結。
在沒有一處固定資產的情況下,鑫耀玻璃是如何爬出“谷底”的?
2015年底,沙縣金古空港經濟開發區針對金耀玻璃廠房和設備的使用特性,協調銀行,將廠房和設備以租賃的形式,交給新的經營團隊,企業正式更名為“三明市鑫耀玻璃有限公司”。園區還幫忙協調解決了水、電、食堂問題,召回部分技術骨干。2016年5月6日,閑置整整兩年的機器再次運轉,現在一廠主要生產節能玻璃、鋼化玻璃、夾膠玻璃、中空玻璃、熱彎玻璃等。
新團隊,新做法。鑫耀玻璃負責人之一許升榮說:“玻璃產業是一個產能過剩的行業,如果繼續用傳統經營模式運行,將再一次面臨應收賬款問題。”在保證產品質量的情況下,鑫耀玻璃采用“互聯網+扁平化”的全數字化運營模式,簡化流程,減少開支,終于走出“低谷”。
鑫耀玻璃引入了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統,并與原車間生產線管理系統融合,客戶下單、原材料選購、車間生產、出貨這些流程全部實現數據化。“每個客戶都有一個客戶端口。客戶在系統上打款下單,并由公司審核通過后,車間便根據下單信息開始定制化生產。這就解決了賬目尾款的問題。”許升榮說。
張鴻彬是“兩朝元老”,此前是金耀的采購員,現在是鑫耀一廠廠長。他說:“無論是金耀,還是鑫耀,對質量的把控都很嚴格。公司在原材料的選購上,始終堅持購買一等品甚至優等品。”
對于公司運營模式的改變,張鴻彬也有很深刻的體會。“原先,每個作業組都必須配備一個數據員,專門負責書寫《隨車單》并清點產品數量,出錯率較高。數字化管理后,生產線根據客戶的定制信息,對號生產,系統自動記錄《流程卡》,包括客戶名稱、產品名稱、工藝流程及具體規格、執行標準等信息,高效又精準。”張鴻彬說,客戶可以隨時進入系統查詢訂單進度,還可以追溯產品源頭。
隨之而來的是人員的精簡。鑫耀玻璃取消了采購員、數據員等不必要的崗位,總經理、辦公室行政人員、車間工人,就是公司全部的崗位配備,并都在車間一線工作,這不僅節約了人工成本,還提高了管理效率。2017年年底,鑫耀玻璃終于逆勢飄紅、扭虧為盈,吸引了三明地區同樣遭遇危機的玻璃廠前來取經。
眼下,金古空港經濟開發區正在為公司對接農校實訓基地等項目事宜,幫助企業培養專業技術人才。
走在車間里,許升榮自信地說:“一路走來,感謝園區和相關部門的幫助,雖然公司還處于產能過剩的‘寒冬’,但我們已經不再為銷路發愁。只要公司正常地經營著,做好風控,穩步前進,總有一天能夠迎來‘春天’。”
鑫耀玻璃正努力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從建材供應商向建材服務商轉型,沖破產能過剩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