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在高明,這種崇尚和學習工匠精神之風正在形成。
近日,高明區舉行了第二屆“高明工匠”命名大會,10名來自不同行業的勞動者被正式命名為“高明工匠”。其中有兩名是來自明城企業的勞動者,他們分別是佛山市德方納米科技有限公司的品質總監徐浩和佛山華興玻璃有限公司的瓶罐綜合部模修處主任張小燕。
10月12日下午,第二屆“高明工匠”命名大會舉行,10位“高明工匠”在臺上合影。

佛山市華興玻璃有限公司瓶罐綜合部模修處主任張小燕
從1999年加入華興玻璃后,張小燕一直從事工具鉗工/玻璃模具維修工作。前期在國內這個行業的實操、理論技術空白時,2013年參與《工具鉗工/玻璃模具》的教材編寫,此教材得到廣東省技能鑒定中心的確定后,現所有試題現已導入國家題庫,為該行業提供現實、可行的行業標準,有效推動該行業人員的技能等級鑒定工作的開展,提升該工種的整體技術能力。同時個人也取得本行業的命題專家、高級技工、行業考評員等職稱。
她自主判斷玻璃瓶在成型過程中產品缺陷與模具的因素并進行改善,立足現場持續改善,為減輕員工的勞動強度,優化工具鉗工的維修流程,自行設計加工了自動輸送帶以及全噴焊工作臺的3次改善后,已實現半自動化操作。同時在近二年摸索出舊模具翻新技術,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此項技術每年為佛山華興分公司節約成本近1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