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日,由中國建筑裝飾協會設立,由中建深圳裝飾有限公司依托牽頭的“中國建筑裝飾行業既有建筑幕墻檢測及維改技術中心”(以下簡稱“中心”)舉行了揭牌儀式,該中心是行業的技術創新平臺,也是中國首個建筑幕墻“舊改”技術中心,旨在推動我國建筑裝飾行業在既有建筑幕墻檢測及維改領域的技術研究和發展,增強行業技術創新能力,提高我國在相關領域的技術水平。
我國的建筑幕墻行業從1983年開始起步,第一個幕墻項目是北京長城飯店。建筑幕墻包括玻璃幕墻、石材幕墻、金屬幕墻等。其中,玻璃幕墻最為常見,目前,我國每年玻璃幕墻年產量超過1億平米,既有玻璃超過10億平米。歷經35年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幕墻生產大國和使用大國。
由于幕墻的設計年限標準一般為25年,而幕墻使用結構膠質量保證期一般為10年。中國自上世紀80年代引入建筑幕墻,第一批建筑幕墻結構已逐漸接近設計使用年限,結構膠等已達到甚至超過使用年限,安全隱患不斷增多,建筑幕墻板塊脫落時有發生,給城市公共安全帶來威脅,既有建筑幕墻檢測及維修改造迫在眉睫。

北京隆福大廈幕墻改造工程
因此中國建筑裝飾協會決定設立“中國建筑裝飾行業既有建筑幕墻檢測及維改技術中心”,根據中國建筑裝飾協會的的調研,中建深圳裝飾有限公司可謂拓寬建筑舊改市場、爭做老舊建筑改造換代的探索者,不但在項目承接上先行先試,承接了北京隆福大廈、北京凱萊大酒店、北京SKP、北京華潤飯店、武漢江城明珠豪生大酒店、湖北工行廣場等一系列舊改工程,還在“建筑舊改研究和實踐”工作中承擔先鋒、樹立典范,于2016年10月成立了“既有建筑改造及地下空間裝飾技術研發中心”,大力投入既有建筑改造領域的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等方面的研究。2017年,中建深圳裝飾有限公司主導的“既有建筑幕墻節能改造方案優選與關鍵技術研究”課題通過中建總公司評審,成功列入《中國建筑2017年科技研發計劃》并獲得專項經費。今年5月,中建深圳裝飾有限公司主編的CBDA標準《既有建筑幕墻改造技術規程》在北京順利通過行業專家評審,填補了我國建筑裝飾行業既有建筑幕墻改造技術標準的空白。鑒于該企業在既有建筑幕墻檢測及維改方面的積極探索,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委托中建深圳裝飾有限公司為中心的依托牽頭單位。

揭牌儀式上,中國建筑裝飾協會與中建深裝簽訂戰略協議,雙方將攜手構建合作新平臺、新機制,進一步強化合作價值,提升合作品質,展現建設平安中國、惠及人民幸福的歷史使命和社會擔當。
中國建筑裝飾協會會長兼秘書長劉曉一稱贊中心的成立是彰顯建筑裝飾行業使命擔當的事業,是契合新時代行業發展的藍海基業,更是一項符合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偉業,集中體現了行業在新時代的價值取向,凝結著行業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使命擔當。
中建深圳裝飾有限公司方面表示,我們即將面對的是30年內國內幕墻改造的總和,而行業內對幕墻舊改的探索目前還處在碎片化研究階段,如果我們能迅速搶占這片藍海,將為企業帶來巨大發展空間,這既是一個機遇,更是我們央企對平安中國、對全社會、全行業的擔當。
揭牌儀式后,中國建筑裝飾行業政策、發展交流會和既有建筑幕墻安全檢測及維改技術研討會分別召開,會議分享和解讀了建筑行業、中國幕墻行業的發展現狀,研究和討論了對新形勢下我國建筑裝飾業發展以及既有建筑幕墻檢測及維改技術中心的未來發展等。

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高級工程師包亦望表示,玻璃幕墻事故主要表現為鋼化玻璃自爆和玻璃面板的墜落。“它們之所以會自爆和墜落,是結構和材料上出了問題,讓建筑幕墻成了城市里的‘不定時炸彈’。”
“玻璃里的雜質是導致玻璃幕墻爆破的主要原因。”中建深裝設計研究院院長程稀奇介紹,玻璃幕墻如果存在不按圖施工、結構膠的使用不當和日常的維護不當的情況,還會導致玻璃脫落。從上世紀90年代起,我國在玻璃幕墻的材料、設計、施工、節能、檢測、驗收、安全與維護方面,陸續頒布了多項標準和規范。“雖然行業對玻璃幕墻比較重視,但實際的研究和解決的深入度還不夠。”程稀奇認為,幕墻中心可以把各個地方的專家聯合在一起出謀劃策,讓行業更加重視玻璃幕墻存在的問題。

據悉,中心已成立了由20位幕墻行業權威人士組成的技術專家組,并在儀式上進行了聘書頒發,意味著中心已具備為國內既有建筑幕墻檢測、維改技術研發及解決方案提供技術支持和決策咨詢的能力。同時,中心將推進大型骨干企業瞄準產業關鍵共性技術,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業、行業協會等共建行業技術服務中心,下設的技術研發組及檢驗檢測組正在籌建中,歡迎有社會責任心的相關企業、單位積極加入成為成員單位,共同推動行業技術進步。
中心專家組提名名單:(按姓名拼音排序)
程稀奇、董彪、杜繼予、顧泰昌、姜仁、劉明、劉強、劉萬奇、劉小根、劉忠偉、羅多、石民祥、王洪濤、王德勤、徐勤、楊仕超、曾曉武、張士翔、張冠琦、周俊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