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時間6月12日,第35屆國際橋梁大會(International Bridge Conference,簡稱IBC)在美國華盛頓召開。以世界最高最長及科技創新而聞名的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獲得了本次大會頒發的亞瑟•海頓獎,這是湖南第一個獲得國際最高獎項的橋梁工程項目,也是以旅游建市的張家界在旅游景觀項目上獲得的世界最高榮譽。

世界橋梁大會的獎項被譽為橋梁界的“諾貝爾獎”。該獎設立于1988年,每年舉辦一次,大會共設約翰·盧布林金獎、亞瑟·海頓獎、喬治·理查森、古斯塔夫·林登少和尤金·菲戈獎五大獎項,分別從設計、實用性、理念、環境資源等方面對優秀橋梁工程給予評獎和表彰。
本次大會上,中國共有4座橋梁榮獲獎項,分別是安徽蕪湖長江二橋榮獲喬治•理查德森獎、貴州北盤江一橋和貴州鴨池河大橋雙雙榮獲斯塔夫斯•林德恩斯獎、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榮獲亞瑟•海頓獎,其中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是唯一一個由民營企業作為投資方建設的橋梁獲獎項目,充分展現了中國制造的力量。
首破世界懸索橋計算理論

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位于湖南張家界大峽谷景區內,是一座多功能景觀人行橋,除人行功能外,還兼具開展蹦極,秋千,滑索,T臺,走鋼絲等多用途。該橋長430米,寬6至15米,離地近三百米,為多功能異型懸索玻璃橋,2016年建成后即獲得世界最長、世界最高、世界首座玻璃作為主受力結構的大型橋梁等十項“世界之最”。2017年,該橋斬獲國內工程項目最高獎項——“2016-2017年度國家優質工程獎”,其“掌門人”陳志冬榮獲“2016-2017年度國家優質工程獎突出貢獻者”及張家界優秀科技工作者。

該橋從勘探設計試驗和建設到驗收過程,采用了許多新技術,申請了十多項專利,發表了幾十篇論文,六次獲得國家和省部級以上的獎勵,其在設計試驗和驗收及使用過程中發現的“空間索懸索橋抗風顫震試驗是可以收減的”理論,是對世界懸索橋設計計算理論的重大突破,堪稱國際橋梁建設的典范。

據悉,6月11日-13日,國際橋梁大會還將舉辦“中國主題年”活動,140余名國內橋梁屆的專家、學者和橋梁工程師將在大會上舉辦專題報告會、企業推介與合作洽談會,以及技術和產品展覽等活動,向國際展示中國近年來的橋梁建造技術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