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最薄0.15mm超薄觸控玻璃、1.5mm超薄高透光伏玻璃、國內首片0.2mm超薄TFT液晶玻璃......這幾年,在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彭壽的帶領下,中國玻璃產業逐漸實現了由追趕型向領跑型轉變,“蚌埠制造”的玻璃不僅打破國外壟斷,保障了國家光電信息產業安全,還助推了我國太陽能產業蓬勃發展。
這一系列成果的背后,與彭壽的努力密不可分。作為我國浮法玻璃工程科技領域的領軍人物和光電玻璃工程的開拓者之一,彭壽已經在功能玻璃領域一線從事科研、設計和產業化工作30余年。這30余年中,他孜孜不倦地為中國玻璃走向世界領軍地位努力著。有人給彭壽統計過:一年365天中,彭壽有近270天穿梭在世界各地,為玻璃產業發展尋找技術、資金和渠道支持;一旦回到實驗室,他又能潛心研究,身體力行踐行一名科學家的模范精神、履行一名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敬業奉獻、刻苦鉆研,作為第四屆安徽省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最近,彭壽還入選了安徽省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名單。
突破掌握關鍵技術保安全
在今年初召開的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等6家單位共同完成的“超薄信息顯示玻璃工業化制備關鍵技術及成套裝備開發”成果,被授予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項目第一完成人、國際玻璃協會顧問委員會主席、浮法玻璃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彭壽作為項目獲獎代表,赴人民大會堂參加了頒獎大會。這已是彭壽在六年內第三次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這一我國最高級別的科技獎項。
超薄信息顯示玻璃是電子信息顯示產業所需的關鍵核心材料,廣泛應用于智慧城市、國防科技等領域。其研發過程需要多學科、多領域的高度復合集成,工藝技術復雜,生產難度大,核心技術長期被美國、日本的少數幾家公司壟斷,造成我國光電顯示產業鏈關鍵環節嚴重缺失,產業發展長期受制于人,產品價格常年居高不下。打破壟斷,開發超薄信息顯示玻璃成為國家光電顯示產業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
針對這一現狀,在彭壽的帶領下,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多年來始終堅持關鍵核心技術與裝備的科技攻關,攻克并解決了微波紋和翹曲控制等諸多難題,徹底改變國內觸控顯示所需0.5mm及以下超薄玻璃依賴進口的局面。并打通了完整產業鏈,形成了完整自主知識產權。如今,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利用該技術先后建成了20余條超薄信息玻璃生產線,產品已在國內20余家主流面板企業批量應用,為下游產業降低成本約860億元,保障了國家電子信息顯示產業的安全。
此外,作為科技創新領頭人,彭壽還主持完成了“太陽能電池用微鐵高透過率玻璃成套生產技術和產業化應用”等研究課題。他首創微鐵高透過率玻璃成形新方法,實現了中國光伏玻璃技術和產業從無到有,助推了我國全新的光伏玻璃產業快速發展壯大,直至全面替代進口,為我國光伏行業累計節約外匯100多億美元,支撐了光伏行業爆發式增長。他主持研發了浮法玻璃微缺陷控制新方法和高效節能的新型熔窯,實現了我國浮法玻璃技術的新突破,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他為福耀集團等知名企業提供了汽車玻璃原片核心技術與成套裝備,結束了中國汽車玻璃依賴進口的歷史。他主持完成的國家863項目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工藝技術及成套裝備,在國內首次實現了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規模化生產,為我國空間技術、深海技術的快速發展作出了貢獻。

領軍帶著中國玻璃走出去
在項目負責人彭壽的帶領下,去年,國內首片0.15mm超薄浮法電子玻璃成功下線,刷新世界工業化生產紀錄;國內首片0.2mmTFT-LCD超薄玻璃基板成功下線,刷新國內薄型化生產紀錄。這對于引領中國玻璃邁向國際高端,實現從“追趕”到“領跑”的創新跨越具有重要意義。
謀發展,還得走出去。近年來,彭壽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和中國建材戰略布局,在帶領企業深耕國內市場的同時參與“一帶一路”,走出一條“產能+投資”的復合型道路。在彭壽的帶領下,我國玻璃工程開始引領國際市場,“走出去”戰略已高奏凱歌。2016年,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與阿爾及利亞、印尼、埃及等國家進行產業合作;為國內玻璃巨頭福耀、信義在美國、東南亞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建成國外首條1200噸韓國現代汽車玻璃生產線等,玻璃工程新簽海外合同3.3億美元。新簽美國、葡萄牙、緬甸、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光伏電站合同13.5億美元,包攬承建英國單體裝機容量前三名光伏電站工程建設,獲得英國光伏項目年度大獎,成為歐洲最大中資光伏EPC總包商。在彭壽的帶領下,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連續多年進入全球頂級工程設計咨詢公司200強,入圍中國勘察設計企業、工程總承包企業、項目管理企業前10強。
人才是創新發展的動力源泉。作為第23屆國際玻璃協會主席、“國際玻璃協會主席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彭壽還利用自身優勢,力推國際交流合作,代表中國成功申辦了第24屆國際玻璃大會,共有來自33個國家800多名玻璃科技工作者通過大會共同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并研討玻璃未來發展趨勢。為了培養人才,近年來,彭壽還主導建設了浮法玻璃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玻璃節能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平臺,建立了以美國新澤西研發中心、德國慕尼黑研發中心、浮法玻璃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依托的百名博士創新團隊,建立了一支強大的中國玻璃產業研發隊伍,為中國玻璃產業積攢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后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