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年上半年變化——需求提振猶存,價格維持高位
自去年6月以來玻璃產量受下游地產和基建需求的促進,增速恢復明顯,價格強勢反彈;2017年春季開局整體需求尚可,各區域企業自律好,供給沖擊有限,行業運行延續去年底以來的良好勢頭,價格穩步上揚,總體表現可圈可點。
玻璃價格穩中有升
2017年以來玻璃市場整體先抑后揚,一季度前期由于春節淡季影響出現季節性下滑,但整體回落幅度較小,隨行業陸續復工后,在前期企業限產下需求得到有效釋放,價格隨即反彈進入上行通道,地區輪漲,市場行情持續走高。受年中淡季來臨影響,價格應聲回調,呈弱勢運行趨勢,但仍維持相對高位,個別降水多的區域受到較大影響。
企業盈利持續改善勢頭明顯
價格高位運行疊加二季度以來產量逐步回升,企業盈利大幅改善。以核心企業為例,2017年一季度毛利繼續提升,高于歷史同期;同時作為玻璃企業盈利先導指標的玻璃-純堿重油價格差保持相對高位且呈現明顯上行趨勢,考慮成本壓力暫無明顯惡化,預示企業盈利有望繼續保持較好勢頭。從目前行業部分已公布的中期業績預告中可明顯看出,1-6月企業凈利潤基本均實現明顯增長。
大趨勢下的小確幸——需求承壓有限,供給持續控量
地產增長中樞下行,基建繼續發力
從房地產方面來看,自去年10月各地出臺一系列調控政策以來,地產銷售明顯降溫,隨著調控政策不斷加碼、升級,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同比增幅持續回落。2017年上半年延續降溫格局,1-5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累計同比增速較上年同期下滑近19個百分點至14.3%,增幅較1-4月繼續收窄1.4個百分點,同期銷售額累計同比增長18.6%,較上年同期下滑32個百分點;1-5月全國房屋新開工面積累計同比增速跌破10%至9.5%,增幅較1-4月收窄1.6個百分點,較上年同期回落約9個百分點。
2017年1-5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3.76萬億元,同比增長8.8%,增速較1-4月小幅回落0.5個百分點,未能延續前期上升走勢,為連續創兩年新高后首次回落,意味著地產市場調控的影響已開始傳導至投資。
作為房地產行業發展的先行性指標,商品房銷售面積累計增速持續緩慢下行,且最新房地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已出現跳投跡象,預計下半年將繼續承壓,但鑒于目前房地產銷售累計增速仍處在歷史較高位置,且三四線城市整體銷售增長尚可,預計房地產投資下降速度和幅度有限。
從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來看,根據過去多年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政府總是在基建投資和地產投資之間權衡以保證經濟運行的穩定,當地產投資存在下滑潛在風險時,基建投資就成為穩增長的重要抓手,2017年基建投資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2017年年初基建投資快速回升,1-2月累計增速達21.3%,隨后連續下滑,1-5月,全國基建投資累計實現5.31萬億元,累計同比增速16.6%,較1-4月份小幅回落1.6個百分點,整體仍保持在較高位置,且在固定資產投資貢獻度方面保持高位運行。

新形勢下,企業龍頭優勢凸顯
在過去數十年產能高速擴張,需求快速增長的大背景下,供求邊際變化的差距決定了行業的價格波動周期,行業內精準把握行業運行規律,制定符合行業運行規律的競爭戰略的優質企業在每一次的行業波動中,以優秀的管理,精準把握擴張機遇,實現規模的增長,成長為行業龍頭企業。在這樣的體系下,在正確的時間點選擇正確的擴張節奏是研究的核心。
需求高速擴張的時期已經過去,而產能的增長也在放緩,供求增速差逐步收斂,在這樣的背景下,“相關政策微調”、“行業自身調節”等在全行業,或局部區域的供求關系調整的重要性在加強:
(1)產能嚴控政策持續,環保升級有望超預期
2016年以來,供給側改革作為政府工作重點,已經在鋼鐵、煤炭、平板玻璃等產能過剩的行業取得較明顯的效果。針對建材行業,政府也已發布了一系列指導文件,督促行業內企業淘汰落后產能,深化供給側改革,目前產能嚴控政策仍在持續。
同時,環保方面也發布了系列政策和督查行動。環保標準趨嚴作為長期趨勢,不僅體現為單個生產企業后期環保成本支出呈現增加趨勢,從相關部門的政策制定和執行情況看,整體要求和力度也明顯提升:
①據環保部網站2月10日消息,經國務院同意,環保部、國家質檢總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安全監管總局等部門印發《水泥玻璃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專項督查方案》,于2017年2月12日至22日組織開展水泥、玻璃行業專項督查,對落后產能進行清理整頓。此次督查有部級領導帶隊分為8個督察組,對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水泥玻璃行業淘汰落后產能情況進行專項督查。
②4月5日,環保部在京召開視頻會議,對為期一年的京津冀“2+26”個城市環保大督查工作進行動員部署;此次督查被稱為“環境保護有史以來、國家層面直接組織的最大規模行動”,主要對7個方面進行督查,包括“散亂污”企業排查、取締情況,錯峰生產企業停產、限產措施執行情況,涉揮發性有機污染物企業治理設施安裝運行情況等。
2017年以來頻繁的政府行動和相關政策,顯示了政府在今年整頓水泥和玻璃行業落后產能整改和環保治理的決心。面對政府更加嚴格的方案和行動,水泥和玻璃行業供給側今年有望得到進一步抑制。

(2)兼并重組繼續,行業集中度穩步提升,區域協同加強
2016年以來,以中國建材集團和中材集團合并等為代表的大企業間陸續拉開整合序幕,這標志著中國玻璃企業之間的整合進入強強聯姻的狀態,兼并重組進一步提高了產能集中度,促進區域市場協同合作。
除大型玻璃企業之間的強強聯姻之外,各區域間的企業協同也在加強。目前玻璃企業區域協同已逐漸成為行業內的普遍共識,單打獨斗已很難在行業中取得理想的收益,各地區逐漸開展協同工作,謀取區域企業的共同發展,從而構建一個健康持久、可持續發展的玻璃市場。
環保嚴控執行情況較好,且庫存持續低位運行,推動價格維持高位,而區域協同及行業自律措施進一步改善行業競爭格局,有利于穩定市場對企業盈利的預期。預計在需求不出現大負面波動情況下,今年三季度淡季價格調整幅度會小于往年,而因庫存低位,后續需求相對平穩,進入旺季后進一步漲價仍可期。
(3)龍頭競爭優勢明顯,成長性有望凸顯
在新的形勢下,供求增速差收斂,環保嚴控以及行業自律在市場供求關系調節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行業的價格波動或許不會像前幾輪周期那么大,而企業的經營規模趨于平穩,這時龍頭企業作為行業領軍者,在成本、規模供應、議價能力、產能高端化、資本運作等方面均具有領先優勢將凸顯。再加上行業整合的進一步推進,區域集中度提升,龍頭市場控制能力也將進一步提升,未來業績波動率下降,穩定性加強。
另外,消費類建材各子行業多數呈現“大行業、小公司”的行業格局,近些年隨著消費升級,消費者對產品、服務品質的追求,各子行業市場份額正逐步向擁有品牌、渠道、品質服務等的優質企業集中,優質企業厚積薄發,市占率提升潛力大,有望強者恒強。
(內容整理自國信證券建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