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旭集團的發展,來之不易。目前市場上能夠賣3000塊錢的電視是有東旭一份功勞。東旭擁有產業報國的責任和擔當,是國家產業轉型的一面旗幟,證明了中國人可以做成全球精細化、尖端的產業。
東旭集團首席知識產權官張曉煜表示,可以說,知識產權已經成為東旭未來跨越式發展的剛需和標配。經過十多年的專利技術積累,目前東旭有效專利已超過1000件,年申請量保持在500件以上。
據悉,東旭集團憑借自主創新,成功打破了國際技術封鎖,建成國內第一條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5代液晶玻璃基板生產線,推動了民族產業的發展,保障了國家產業安全。
資料顯示,東旭集團成立于1997年,在集團董事長李兆廷的帶領下成功打破國際技術壟斷,建成了國內第一條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5代TFT-LCD液晶玻璃基板生產線,填補了國內空白,實現了液晶玻璃基板真正的國產化。東旭也成為目前國內唯一一家掌握全套液晶玻璃基板全套裝備及生產技術的本土企業。
早在2003年,市場嗅覺敏銳的李兆廷再次憑多年的產業經驗,直覺整個產業的風向似乎發生了變化。2004年,他做出了向平板顯示產業轉型的決定。
事實上液晶玻璃基板是一個寡頭壟斷的行業,長期以來被國外4家企業控制。美國康寧和三星康寧共占據整個玻璃基板市場的50%多的份額,日本玻璃巨頭旭硝子和電氣硝子分別占據25%和21%,安翰視特(前日本NEG)占據4%。
面對技術壁壘強,投入資金大的行業一個赤手空拳的民營企業何以打破“銅墻鐵壁”?
“外國人能干的事情,中國人一樣能干成!”公司內部在多次開會討論是否推進液晶玻璃基板的研發后,骨子里就有不服輸精神的李兆廷一錘定音——先從裝備做起,要依靠自主創新,打破國外壟斷。
整套液晶玻璃基板生產線的難度非常大,由于沒有現成的經驗技術可以借鑒,李兆廷帶著技術團隊熬過了無數個通宵,經歷了無法計數的失敗。經過反復的研發與調試,倔強的東旭人硬是成功突破了一個又一個的技術難關,成功掌握了全套TFT-LCD液晶玻璃基板裝備制造及產品生產工藝。
2010年5月,東旭集團在鄭州旭飛建成國內第一條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5代液晶玻璃基板生產線,實現了玻璃基板真正國產化,填補了國內空白。
其自主研發的“TFT-LCD液晶玻璃基板生產新工藝”不僅采用了無砷環保料方,而且持續推進產品薄型化,產線良品率穩步提升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15年,東旭的液晶玻璃基板薄型化水平已經達到0.3mm級,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在技術研發上不斷取得突破的同時,東旭集團光電顯示業務積極推進產業延伸,截至目前已擁有建成及在建產線近20條,包含5代、6代、8.5代,實現了玻璃基板全世代的覆蓋,成為全球第四、中國最大的玻璃基板生產商。

行業數據顯示,國外進口的4代和5代線的液晶玻璃基板曾堪稱暴利,隨著國產基板的發展,國外產品利潤降幅達200%以上。以一臺普通的50寸液晶顯示電視機為例,價格從2萬元直降至3000元,液晶電視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奢侈品,而是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必備品。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其光電產業的規劃,基板只是東旭走出的第一步。目前,東旭更加專注于整個產業上下游的整合與轉型升級,不僅順利啟動了我國唯一在產的“浮法”工藝的高鋁蓋板生產線,填補了國內空白,而且還先后投資了69.5億元福州8.5代線項目、30億元昆山彩色濾光片項目、20億元無錫偏光片項目、16.8億泰州石墨烯項目,產業上下游縱向布局及橫向聯動不斷深化。
“玻璃基板的“逆襲”結束了中國長期以來依賴國外技術生產玻璃基板的歷史,打出了國威,為整個光電顯示產業的快速發展實現了解鎖。”行業分析人士表示,這也成就了李兆廷“中國平板顯示第一人”的行業地位。
2016年初,旗下上市公司東旭光電(10.420,0.04,0.39%)又啟動了第8.5代玻璃基板生產線項目建設,再次打破了國際巨頭對高世基板代線的壟斷,基本實現了玻璃基板產線全世代覆蓋,成為國內最大、全球第四的玻璃基板生產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