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隨著國家“供給側”改革戰略的推進和落實,中材科技應對挑戰,以提質、增效、升級為主線,以做優做強產業為目標,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產業結構,加大市場開拓力度。整合上下游產業鏈,推進支柱型產業布局;籌建產業投資基金,加強科技創新成果的產業化孵化培育;同時加快氣瓶、水務等存量業務的整合。以提升經營效益和盈利能力為中心,強化運營管理,提升管理效益。加大控庫存、降成本、補短板的力度,切實提高發展質量。
隨著與泰山玻纖重大資產重組的實施完畢,公司形成了以中材葉片為代表的復合材料制品業、以泰山玻纖為代表的玻璃纖維及制品業兩大支柱型產業,營業收入和利潤構成主要來源于支柱型產業。
風電行業經歷了2015年的搶裝潮,逐漸回歸理性,在風電新增裝機總量有所下降的情況下,中材葉片調整產品結構及產能布局,加強新產品開發及市場開拓,實現凈利潤29,369.02萬元,繼續穩居葉片行業的龍頭地位。公司未來將加快海外和海上風電布局,加強競爭優勢,保持和提升市場占有率,鞏固行業地位。
報告期內,玻纖行業整體景氣度較高。泰山玻纖加速生產線產能升級,募集資金投資建設的新池窯生產線建成投產,大幅提升產能規模,降低生產成本;加強新產品開發,不斷研發附加值高的高性能玻纖,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產品結構,保持競爭優勢。泰山玻纖實現凈利潤44,956.04萬元,各項經營指標創歷史新高。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96,891.91萬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0,140.33萬元。
核心競爭力分析
1、產業發展優勢
公司圍繞新能源、新材料、節能減排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方向,堅持集中優勢資源發展主導產業。
“十三五”期間公司將著力打造主導產業和創新孵化產業兩大業務平臺。隨著公司與泰山玻纖重大資產重組的完成,公司形成以中材葉片(全國第一)為代表的復合材料制品、以泰山玻纖(全國第二)為代表的玻璃纖維及玻纖制品兩大支柱型產業,實現玻纖及復合材料領域價值鏈的整合;重點投資鋰電池隔膜產業,快速做大做強;同時創新機制,培育、孵化科研院所儲備及開發的各項科研技術成果。未來在支柱產業持續保持行業領先地位,確保公司可持續發展的同時,鋰電池隔膜等重點培育產業將為公司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提升公司的投資價值。
2、技術創新優勢
公司是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國家首批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兩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三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兩個博士后工作站,形成了穩定高效的高層次研發平臺,擁有一支國內優秀的新材料研發人才隊伍。同時公司還是玻璃纖維、纖維增強塑料、絕熱材料三個國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單位,在行業中具有較為突出的技術創新優勢。
公司是國內特種纖維復合材料領域應用基礎研究-工程化-產業化技術鏈條最完善、產業競爭力最強的公司,與國內多個國家級研發機構保持長期合作。2006年至今,公司先后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類獎勵146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得省部級以上工程設計和咨詢類獎勵95項。
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及所屬全資子公司、控股公司共擁有有效專利449項,其中發明專利224項,實用新型224項,外觀設計1項。
3、戰略合作優勢
公司積極與戰略大客戶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在產品、技術、市場、人才等方面協同創新、優勢互補,共同合作占領行業制高點。公司也積極開展同高校、協會、地方政府的產學研合作,推動產業上下游緊密合作,戰略協同,促進產業規模化和智能化集約發展。2016年,公司牽頭組建中國玻璃纖維與復合材料產業發展聯盟,召開了聯盟成立大會,共有46家行業骨干單位加入聯盟,公司董事、中材集團總經理李新華先生(現任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出任理事長,公司副總裁朱建勛出任秘書長,秘書處設在中材科技;公司之全資子公司南玻有限同四川省宣漢縣政府共同建設新材料產業園科技服務平臺,協助地方政府開展招商引資、創新孵化、科研轉化、管理咨詢等服務,同時為入園企業提供項目咨詢、項目設計、產品質量檢測、技術開發等服務,實現了運營服務模式的創新升級。通過戰略合作,公司具有更強的資源調配能力、技術轉化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促進公司產業、技術和品牌影響力在市場上的地位進一步提升。
4、品牌形象優勢
公司堅持以“打造主導產業、推進機制創新、強化運營管理、塑造知名品牌”為指導思想大力發展主導產業,憑借雄厚的技術實力、質優價廉的產品與服務在行業中始終享有較高的商譽和知名度。
近年來,公司的風電葉片、玻璃纖維制品、高壓復合氣瓶以及膜材料產業緊跟行業發展步伐,產業規模、產品質量和產品產銷量名列前茅,在我國風電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節能減排等領域樹立了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品牌地位。
另外,公司推行以市場為導向的運營模式,深入了解客戶需求,著力豐富產品系列,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完善售后服務體系,建立客戶滿意度評價機制;健全國際國內市場體系,產品行銷歐美、中東、東南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的品牌優勢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并形成了一定的國際知名度。
5、運營管控優勢
公司在主導產業平臺,建立材料采購集中管理,特別是在葉片產業全面實行零庫存管理;建立標準化的質量體系建設,將成本考核全面覆蓋各制造基地;推進技術攻關和技術改進工作,持續優化工藝流程;深化生產管理,實施技術革新;推進信息化體系建設,提升內部運營效率,與客戶需求緊密對接。通過管理提升和優化,全面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使主導產業在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泰山玻纖順應全球復合材料的發展方向,其產品結構向"輕質高強高模、綠色環保、功能與特性的可設計性"發展。新區生產線集成應用了多項先進工藝技術,并形成了從原材料、生產制造和倉儲物流完整的自動化,有效提高產能,降低成本,進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

公司未來發展的展望
1、公司所處行業的發展趨勢及面臨的市場競爭格局
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或先導產業,預計2020年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將達到15%。節能環保產業將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新材料產業將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將取得重大發展。
國家能源局已正式印發《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期間風電發展目標和建設布局。規劃指出到2020年底,風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確保達到2.1億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風電并網裝機容量達到500萬千瓦以上;風電年發電量確保達到4,200億千瓦時,約占全國總發電量的6%。隨著風電產業鏈技術進步以及風電消納問題改善,風電平價上網漸行漸近,未來行業發展空間巨大。目前公司風電葉片產業發展勢態良好處于全國龍頭地位,“十三五”的發展關鍵是在加強國內競爭優勢,繼續保持市場占有率領先的同時,堅定跨出國際化戰略步伐,拓展海外市場空間。
玻璃纖維領域,受國內外經濟形勢影響,近年來玻纖行業紛紛進行產業調整、重組,通過玻璃纖維上下游一體化、差異化戰略布局,相互延伸融合,實現產業鏈與市場對接協同發展。目前是國內玻璃纖維行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時期,特別是隨著國內能源和人工成本的不斷增長,利用先進工藝裝備和信息自動化,加快產業智能升級改造,降低生產成本,擺脫低質量、低效率的現狀,形成規模效益和質量效益,是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趨勢。“十三五”期間全球復合材料需求總量將持續以5.2%增幅增長,預計2020年全球玻璃纖維需求將達到700萬噸。公司玻璃纖維產業位列全球前五,“十三五”將通過產業升級改造,拓展應用領域,提高配套自給能力等,提升核心競爭力。
鋰電池隔膜領域,新能源汽車進入黃金發展期,“十三五”期間動力電池鋰電池隔膜市場需求將出現爆發式增長,預計年復合增長率將超過70%,且目前國內動力電池鋰電池隔膜進口比例超過90%,進口替代的市場空間巨大。預計“十三五”末國內鋰電池隔膜需求量將超過50億平米,動力型占2/3以上。未來鋰電池隔膜的發展趨勢是越來越薄,技術趨勢是濕法雙向同步拉伸涂覆隔膜,主要應用于高端消費電子和動力電池領域。目前大量資金已進入鋰電池隔膜領域,市場競爭激烈程度不斷加劇。公司鋰電池隔膜產業已建立獨立運營的產業平臺,通過與先進設備廠獨家戰略合作,具有領先的技術優勢,濕法同步拉伸工藝的產品綜合性能優越,已通過主要戰略客戶測試和驗證。公司“十三五”將根據市場對高性能薄型鋰電池隔膜的需求,重點開發全球領先的鋰電池客戶,快速建設產能,迅速成長為國內綜合競爭力領先的鋰膜研發及制造企業。
2、公司近期的發展戰略及經營目標
“十三五”期間公司堅持“價值型、創新型、國際型”公司定位,重點發展戰略新材料領域,通過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團隊建設和資本運營,實現科技、產業、資本互動支撐融合發展,努力成為新材料領域國際知名科技企業。
公司將著力打造主導產業和創新孵化產業兩個業務平臺。建成一流的主導產業,集中資源重點發展風電葉片產業、玻璃纖維產業和鋰電池隔膜產業,確保行業領先地位,市場占有率達到國際前三,為公司貢獻價值,支撐公司穩健發展;建成高效的創新孵化產業,重構科研體系和科研能力,保持國防配套優勢,打造新材料產業孵化平臺,建立產業生態系統,促進公司可持續發展。
2017年,公司將深入推進落實公司“十三五”發展戰略規劃,以提質、增效、升級為主線,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產業結構,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實現主導產業持續增長;重點推進支柱型產業全球化的布局;實施科技創新驅動,加強成果的產業化孵化培育;深化機制創新,強化運營管理,提高管理質量,全面實現全年經營發展目標。
3、公司經營目標實現的風險因素
(1)戰略管理風險
公司已形成“十三五”發展規劃,在落地執行環節會存在分解不到位,落地路徑不明晰,執行出現偏差的風險。
針對上述風險,公司著力提升管控能力、優化創新孵化體系、搭建戰略績效管理體系,進一步明確十三五戰略規劃落地舉措。集團管控方面,基于“4+N”管控體系,構建戰略導向的價值型總部。績效考核方面,引入市場化績效機制,將公司“十三五”戰略目標分解到各業務單元和各職能部門,形成年度考核體系和可量化的考核指標,確保戰略規劃有效落地執行。
(2)國際化實施風險
公司兩大支柱型產業風電葉片及玻璃纖維其規模化、專業化水平在國內均位居領先位置。公司堅持做大做強支柱型產業,力爭進一步提高市場占有率,實施國際化戰略、著手布局全球市場是必由之路。在實施國際化的進程中因境外投資及海外開拓經驗不足,缺乏相應人才,存在國際化成效不顯著的風險。
針對上述風險,公司將深入調研海內外相關產業發展環境,利用現有國際化市場網絡推進公司整體國際化步伐,合理搭建境外產業架構,同時加強人力資源建設,大力培養國際化專業人才,確保國際化戰略穩步實施。
(3)科研管理風險
公司作為首批國際創新型企業,具有較強的科技創新能力,但同時也存在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低,創新后勁不足的風險。
針對上述風險,公司將進一步加強院所創新能力建設,大力推進自主創新,依托現有的國家級科技平臺和重大關鍵項目,開展戰略前瞻性和關鍵共性重大科技專項研究。公司設立了特種纖維復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應用基礎研究性專項經費,用于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培養高水平科技人才;同時進一步完善科研體系,跟蹤技術前沿,整合研發資源,強化技術創新能力建設,積極承擔國家技術開發與創新計劃研究項目,加快成果轉化,孵化培育有市場潛力的新技術、新產品,深化科技創新及高效成果轉化機制。